从诞生那天起,云计算就有个远大理想:让IT资源像水电一样方便使用。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离实现还比较遥远,在企业级市场尤甚。
虽然如此,但有理想就代表着有方向,只需我们一步一步地实现,从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做起。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Rancher Labs在创建之初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帮助企业便捷地从任何基础设施提供商中获取计算资源。在他们看来,计算资源是“牛”,Rancher是“放牧人”,企业可以选择并搭配从他们喜欢的云提供商处获取计算资源。
嗯。听起来这个目标也不算小了,就像“先挣一个亿”一样。
时至今日,Rancher离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在前不久Gartner发布的5份2019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Rancher均被评价为“代表性厂商”。这5份报告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与技术,当中包括:计算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业务连续性管理和IT技术成熟度、应用和集成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DevOps技术成熟度和基础设施战略技术成熟度。这不仅验证了容器及Kubernetes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佐证了Rancher在容器领域的领先地位。
“能同时获得5份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的认可,充分反映了Rancher在帮助企业释放Kubernetes力量方面为企业提供的价值。”Rancher Labs联合创始人及CEO梁胜说。
除了得到Gartner的认可,Rancher还入选了Forrester评选的八大最领先的企业容器平台提供商,与Docker、RedHat同时位列排名最为靠前的“卓越领导者”。在这些厂商中,Rancher最为年轻、体量最小,但却也是最具技术实力及发展前景的。
梁胜是CloudStack之父,20年创办了Rancher。两个月前,Rancher宣布已完成2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5500万美元。
Rancher的首款产品——企业级多集群Kubernetes管理平台Rancher首发于2016目前,Rancher的全球累计下载次数超过1亿,活动部署量超过4万,几乎分布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每个角落。
Rancher Labs大中华区总经理秦小康介绍道,尽管人们希望使用云计算能够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但实际上不同的云服务商所提供的云服务是不一样的,使用方法更不尽相同。
如果说AWS、阿里云们提供的是水和电,那么Kubernetes提供的就是管道和电缆,而Rancher则是为他们提供供水和供电系统的平台,通过统一的管理来实现上云的标准化。
不做最好的Kubernetes发行版,而是建立多云多集群Kubernetes管理平台
“有客户称赞Rancher的功能比大厂商多且好用,我们听到了之后只觉得压力山大,因为客户并没有认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随着容器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大厂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而我们的资源远远不能和他们相比。如果缺乏技术的前瞻性,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秦小康说。
尽管拥有领先的技术、庞大的用户群体,但Rancher明白,要想在快速变换的IT市场中发展壮大,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仅仅定位于做最好的Kubernetes发行版,未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与思考,Rancher决定另辟蹊径,打造Kubernetes管理平台。Rancher是业界首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管理所有云上、所有发行版、所有Kubernetes集群的平台。
定位的改变,使得Rancher成为了Kubernetes的入口,并由此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AWS、Azure、阿里云、百度云等公有云巨头,也成为Rancher的生态伙伴。
当然,Rancher能够纳管的不仅仅是公有云的Kubernetes,也包括私有云和基础服务设施。秦小康说,Rancher并不担心未来会被公有云巨头抛弃,因为未来的IT环境将是多云的,企业用户将通过公有云、私有云及其他基础服务设施组成自身的数据中心。在这种情况下,Rancher的价值是独一无二并且不可取代的,其可以对所有IT环境的Kubernetes集群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和部署。
虽然当下容器大热,但不少国内企业对于Kubernetes仍处于认知阶段或观望状态。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40%的企业在生产环境中使用Kubernetes。在梁胜看来,未来三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0%以上。
看到Kubernetes是云计算的大势所趋,有些企业就想大干快上,甚至有的企业提出以几千万资金让Rancher打造定制化的Kubernetes平台。但目前,这样的要求均被Rancher拒绝了。秦小康认为,这样的项目很大可能将以失败告终。
秦小康解释道:“建设Kubernetes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可一蹴而就”。在他看来,企业容器化应该遵循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打基础,也就是“从0到1”的过程,先用最小的预算将一两个应用放到Kubernetes上,积累Kubernetes的部署及运维经验。这一步将不做定制化开发。
第二步是上平台,这是“从1到N”的过程,将更多的应用放进Kubernetes中,打造企业中台。第二步也尽量不做定制化或者只做简单的定制化,节省人力与成本的同时,逐步提升Kubernetes的使用范围。
第三步是定形态,被认为是“N+1”的过程,是容器建设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就需要通过定制化,将企业应用全面容器化。
秦小康说,目前绝大多数客户尚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如果企业希望全面实现容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厚积薄发的过程,也为Rancher提供了长久的发展契机。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标准化Kubernetes进行容器管理,Rancher的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Rancher收入同比增长161%,客户数量增长了52%。在中国,增长速度更为迅猛,过去一年,Rancher大中华区业务增长了300%。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秦小康表示,这是一个从认知到落地的过程,是Kubernetes发展的势在必行。
首先,国内客户对软件价值的逐步认可以及对Kubernetes认知程度的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有1.67万的企业部署了Rancher,付费企业客户则超过120家。
其次是Rancher发挥自己的技术前瞻性,通过持续创新为企业带来更优更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企业客户订阅的费用金额亦逐年递增,客单费用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除此之外,合作伙伴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Rancher大中华区现已发展了37家销售合作伙伴、9家行业服务合作伙伴及11家行业ISV。
秦小康说,Kubernetes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通过业界大厂比如IBM、思科、EMC等,提升企业对Kubernetes的认知度。
另一方面,随着Kubernetes逐步落地企业的生产环境,熟悉行业需求的ISV变得尤其重要。因此,行业ISV是Rancher未来重点发展的对象。“一个平台能否在一个地区发展起来,关键在于行业ISV的推动与落地。”秦小康补充道。
今年7月,IBM完成了对红帽高达340亿美元的收购,Openshift被认为是红帽最有价值的资产。8月,VMware宣布推出新产品Tanzu,使Kubernetes成为其VMworld上最热门的话题。对于Tanzu,梁胜认为这是一个VMware版的Rancher。
巨头的入场对于小体量的创业公司而言,通常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Rancher似乎并不这么看,反而相当乐见巨头入场。
梁胜表示,“对于VMware准备开发一个Kubernetes管理平台,我们感到十分鼓舞。因为这意味着Rancher开拓的这个领域拥有了更多追随者。与任何市场和技术一样,拥有竞争意味着加速创新、提升整体市场知名度和接受度、创造出更多的选择机会,并因此使我们的客户最终受益。”
Rancher的意思是,巨头们的进入一方面表明自己选择的方向没错,可以放心大胆投入;而另一方面,相比巨头,Rancher这样的创新公司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创新当中去。
而Rancher在Kubernetes的发展上已然处于业界领先的地位,除多云多集群Kubernetes管理平台外,Rancher正将Kubernetes带向边缘。
Rancher认为,新兴的边缘计算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创新机会。今年上半年,Rancher连续发布三个全新的Kubernetes轻量级项目,分别为是史上最轻量级Kubernetes发行版k3s、业界首个Kubernetes操作系统k3OS、基于Kubernetes的极简MicroPaaS平台Rio,赋能边缘计算。
这也为Rancher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积极拥抱Kubernetes,教育、医疗、电信、银行、制造、政府、媒体……纷纷成为Rancher的企业客户。
容器市场的好戏才刚刚开始,但Rancher的“小目标”已实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