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太极吕翊:从IT服务到数字化服务

自1987年成立以来,太极一直位居国内顶级IT服务商的行列,无论是从营业额还是市场影响力的角度,都无愧“IT服务国家队”的称号。最新年报显示,2018年太极的营业收入达到60.16亿元,同比增长13.52%。

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的到来,IT生态当中的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创新与变革的考验。太极也不例外,其业务模式、能力建设、人才机制、考核方式等方方面面都要随之转型升级。在去年太极高层人士变动之时,年富力强的原公司副总裁吕翊得以接任总裁职务,或许正是期望他能够为太极带来更多的新思维和新气象。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吕翊


懂客户业务才能做好数字化服务

从系统集成商到IT服务商,刚过而立之年的太极的成长路径与同辈企业颇为相似——从系统集成开始,逐步深入到业务应用层面,进而成为行业专家。如今的太极,常年服务于政府和大型国企等主要客户,为其核心业务提供支撑。

吕翊说,传统IT服务是把IT作为服务手段,IT属于企业的成本中心。如今,我们进入到数字化时代,现在的IT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也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可以说,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就是数据,而数字化服务则是IT服务在数字化时代的具体体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如今的太极提出要从IT服务商向数字化服务商转型,在原有IT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乃至数据治理等服务,目的是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显然,这样的转型带来了服务商业务模式的转变,对服务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太极是以交付大型集成项目为主,为客户提供的是解决方案,如今则还要负责为客户提供交付之后的运营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

在能力方面,过去需要的只是技术能力,客户会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需求,太极只负责帮助其实现。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客户常常并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做。这时候,太极就要通过自身的经验并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来告知客户如何利用好数据。显然,这就要求太极不只是懂技术,还要懂行业、懂业务,甚至有时候比客户更懂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把技术与业务进行更好的结合,创造更好的场景应用。

 

机制创新推动业务创新

有了创新转型的意愿,太极立即开始投身其中。对于太极这样体量的大型IT服务商来说,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船大不易掉头。

但无论如何,要想把业务创新做好,机制创新必不可少。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太极面临的不只是传统同行的竞争,其更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互联网公司和创新公司。这些企业天生就具备很强的创新基因和灵活的机制体制。

为此太极也在积极争取相关的资源来支持业务创新。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太极通过母公司中国电科争取到了政策支持——特殊人才可以不受国企薪资总额的限制,外加太极作为上市公司所能够提供的激励机制,得以在人才竞争方面不落下风。

在管理机制方面,太极也积极创新。吕翊说,只要新业务的市场足够大、基础足够好、意愿足够强,太极就会鼓励其成为业务创新的“先锋队”,并投入资金资源支持,帮助其快速发展成长,将来能够成为太极新的主营业务。

不过,吕翊强调,太极的业务创新重点聚焦于三个能力建设,即数据服务能力、业务流程能力和安全可靠能力。目前,在政务云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太极的业务创新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由此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实践

向数字化服务商转型虽然太极是太极在去年底提出的,但从2002年太极提出“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战略愿景以来,16年中太极在建立业内领先的一体化IT服务体系基础上,早就开始了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太极极具优势的政府业务领域,打造政务云就成为其重要的业务创新,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北京模式”和“海南模式”,进而向全国推广。

在北京政务云中,太极为北京市政府提供咨询、建设、运营等全链条、全覆盖的政务云服务,采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共性软件平台、大数据中心,这样各个政府部门就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云服务,不必自建IT系统。目前太极政务云已经实践于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生育、落户、环保等民生服务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在构建政务云时,是采用生态合作的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来为政府服务。吕翊介绍说,政务云可以看作是数字中国的中台,在底层的IT基础设施上,太极会与华为、阿里云等公司合作;在顶层的行业应用上,太极只做少量自己擅长的应用,更多应用是与ISV合作完成的。

除了政府行业,大中型企业也是太极的另一重点业务来源,比如太极积极投身到工业互联网业务中来,采用“云+数+应用”的策略,以数据为中心提供服务,帮助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与此同时,太极也在强化5G应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协同推进,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落地。

 

致力于数字化服务标准化

标准化、产品化一直是困扰国内IT服务商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客户不重视标准化、体系化的做事方式,更多强调本企业的不同特色,要求服务商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这就导致服务商的标准化程度很低,人员无法复用,成本居高不下。

吕翊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用户对于标准化服务的接受程度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商应该走标准化之路,逐步提高可复用性,以降低成本,保证服务质量。因此,IT服务标准化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太极是ITSS分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一直积极参与ITSS的标准研制、应用推广等工作。通过多年努力,目前ITSS已经形成了服务管控、服务外包、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云计算等一系列服务标准,用以指导服务商来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此外,吕翊在担任慧点科技(2013年被太极整合并购)总裁时,也为慧点建立起了一套标准化的项目交付模式。这些经验如今可以为太极的数字化服务业务所借鉴,在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和转型。

锐捷渠道新说:稳成长不冒进,逾越寒冬逆风飞飏

上一篇

华为“作战室”建设纪要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