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寓教于云,华为云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

撰文:康翔

编辑:阿由

“我们预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真正进入技术社会的阶段,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ICT技术人才的匮乏将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短板。”

在10月25日举行的华为大连人才云上线大会暨华为云EduCloud首发仪式上,华为公司企业业务副总裁、全球行业解决方案总裁喻东做出如上表示。他给出的数字是,目前中国的ICT人才缺口已经高达200万人。

不难想象,假如不做出及时的应对,随着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和深入,人才的缺口必然会越来越大。

北方明珠,云上绽放

被誉为中国北方明珠的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信息产业的整体版图中,大连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长期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和行动纲要,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才引进及重大项目建设。

大连市政府靳国卫副市长表示,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大连近几年加大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其中就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2015年,大连市与华为公司签署合作,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据悉,双方的合作成果之一——大连华为软件云已经服务于接近1000家企业,支持了1万多个软件开发项目,每天超过1.3万人在线使用——这一云开发、云产业的新战略模式,也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肯定,被认为优势突出、值得推广。

2018年12月,大连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又进一步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探讨政府、企业、高校的三方工作,强化产校联盟,共同培养适合产业发展和工程需要的优秀人才。

靳国卫副市长认为,之所以大连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过去20年里,能够在全国拥有一席之地,关键就是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以及稳定高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体系。

大连人才云的项目,不仅倾注了大连市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与供给等方面的大量心血,同时也融入了华为30年以来数字化变革的寸积铢累,最终将串联起各家高校的人才云建设,从而培养更多更好的ICT人才。

据预测,从2018年到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届时全球数字化GDP将高达46万亿美元,占经济总量的46%。这也意味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传统企业面临变革的必选题,而且变得愈发迫切起来。

通过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大连希望在数字化时代培养更多的ICT专业人才,更进一步加快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数字化助力区域经济的升级,推动当地政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人才是关键。“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从高校学生入手,华为云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深化合作,全面提升

喻东表示,从2015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2018年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华为与大连市政府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和信任关系。双方一致认为,提升合作层次将引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基于人工智能,更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水平。

大连的优势不仅在于具备相当水准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还在于ICT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发改委、教育部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第一批示范城市中,大连就位居其列。

一部华为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更是一部蔚为大观的人才史。20年前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的华为,开始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为员工们请来最好的咨询顾问,以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奠定了华为走向世界的人才根基。

与此同时,华为内部也构建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华为深知,一切竞争的本质,都是人才生态链的竞争,胜者为王!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如此。通过培养数字化人才,为企业、社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这也是华为作为企业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在与大连市的合作中,华为希望将华为培养员工、培养工程师的能力释放出来,开放给大学和地方政府,为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整个国家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喻东表示。

关于创新,华为长期以来秉持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的理念。从理想主义的层面而言,华为始终坚持深度投入科学研究和驱动,对科技创新进行全面的探索;从现实主义的层面来说,华为认为驱动创新的本质需求来自客户,这也是华为多年来摸索出的宝贵经验。

基于此,华为大连人才云的开发团队长期驻扎在大连,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发展方向,从高校广泛招聘人才,不断优化人才云,在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华为大连人才云得以正式上线。

经过试运行,华为大连人才云目前已经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七所高校的1900多名学生和老师用户,开通了35门课程、4000多个课件,以及800余道习题库的云上教学服务。

据悉,参与试运行的各家高校均认为,华为大连人才云提供的云上教学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师生 “教与学”的热情,促进了他们的积极交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与此同时,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以及培养适合产业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等课题而言,华为大连人才云的问世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寓教于云,与时俱进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时代里,知识的传授方式和获取方式、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傅利斌表示,华为云对产教融合创新、培养ICT人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作为当地第一批通过华为云进行授课的高校,大连交通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信息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获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提升。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干劲十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师在教中教、学生在学中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通过与大连市政府以及当地高校的紧密合作,华为云将自身的深厚积淀和丰富资源,与云计算产业环境、大学校园实现了无缝结合,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方面构筑出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生态。

华为云EduCloud,就是华为云以技术和创新赋能ICT人才教育的全新解决方案。华为云应用平台领域副总经理谈宗玮表示,“通过开放平台,华为云希望把工业界尚未成熟、尚待解决的问题贡献出来,为高校对未来的探索提出一些命题,让师生们得以接触产业前沿,从而促使人才战略从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

华为云EduCloud总结了华为三十年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在线下采用华为认证体系、华为大赛、人才创新中心、企业实习等形式,在线上结合可信学院、鲲鹏生态、开发者生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和开发者开放能力。

顾名思义,华为云EduCloud寓教于云,根植于华为与大连市政府近年来在产研一体化领域的紧密合作和创新探索,以华为云DevCloud为底座,覆盖高校教学、学科建设、实践实训、人才市场对接等场景,致力于解决新工科建设的痛点,是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DevOps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一站式教学与实践平台。

“通过华为云开放平台,将达成‘育聚留用’的未来人才培养模式。”谈宗玮表示。“育”是培养具有丰富编程和项目能力的顶级工程师;“聚”是通过平台汇聚学生、高校和合作伙伴,以量变促质变;“留”是将人才信息及成果通过平台分享出去,推动创新、提升价值;“用”是对接产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从学到用、产业振兴的闭环。

从1978年到2018年的四十年间,中国大学的毕业人数从16.5万增加到820万,超过全球近百个国家的人口。试想一下,假如我们通过华为云将这种大学生红利升级为工程师红利,未来会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生何种巨大的影响,中国更将扮演何种重要的角色?

我们由衷期待。

紫光云:产业数字引擎的三条跨越之路

上一篇

广汇汽车:数字化就是差异化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