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辈的深圳同龄人,听着春天的故事长大,始终对这座城市保持着敬意。当然,敬意之外或有好奇。改革开放的“窗口”,何以能一直成为“排头兵”?深圳何以沸腾40年,并且还将持续沸腾下去?
初识深圳,他是“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再识深圳,这座城市已经出现了华为等一批“中国名片”型企业;40年后又识深圳,“三天一层楼”已建设在数字经济的沃土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已渗透进入“先行示范区”;“发展就是硬道理”则造就了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一系列创新应用。
40年后的2018年,深圳GDP已经达到2.422万亿元,实际人口超过2289万,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的一线城市。不仅如此,昔日“小渔村”,还大大小小拿到了30个全国第一。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最具创新力第一、城市营商环境全国第一、人口吸引力全国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得分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等,颇有分量的荣誉。
上述即是深圳的“第一次创业”和“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深圳依靠“拓荒牛”精神,“杀出一条血路”,为经济特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第二次创业的说法,由深圳前市委书记厉有为提出:“深圳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力推发展高端服务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
如今,深圳已过不惑之年,但其依旧年轻,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40岁的成年人确实不会再迷恋网络游戏,但或许会与90后产生代沟,或许还会遭遇中年危机。而40岁的深圳,始终是时代的“排头兵”,因为其早在几年前已经意识到,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依然在制约深圳的发展,唯有在全国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核心目标。
此即是数字时代,深圳的“第三次创业”,而且在“第三次创业”过程中,“深圳精神”始终没有丢失。其实,深圳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而是几代深圳人必须的选择。
举例说明,深圳没有人才优势。招聘教育人才、提高师资待遇,创建深圳大学、深圳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可有效加速本地人才培养,而只有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才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由此,可以看到一系列改变。
早在2013年,深圳就开始设想对电子政务进行改革,实现市民政务服务的“统一受理、一证通办、全城通办、就近办理”。回顾此时,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概念梳理阶段,烟囱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还颇为流行,孤岛式的数据存储,还是主流思路。
而深圳则敢为天下先,率先打破政务藩篱,逐步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也就是说,深圳贡献的不只是GDP,它还贡献了观念。其率先实现了从电子政务改革,到行政审批改革,从行政审批改革,到政府内部的组织框架改革,这一系列动作较全国大多数地区,提前5~6年。
同时,深圳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也已经建成。目前,该中心汇聚了全市各区、各部门的100多类业务数据、28万路视频监控,以及全市300多个GIS业务图层和80多个重要的业务系统,构建了深圳市 “1+12+N”一体化指挥体系。
不仅“敢闯敢干”被继承下来,40年后,“效率就是生命”也以数字化的方式被继续传承。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改变了“一车两人三水壶”的传统模式。通过部署智能巡检解决方案,无人机取代了翻山越岭,昇腾人工智能处理器植入了全市输电杆塔,现场巡视时间由此从20天降至2小时,巡检效率提升了80倍。
深圳机场则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部署智慧机场解决方案。该方案围绕机场“运控、安防、服务”三大业务领域,构建了“机场出行一张脸”及“机场运行一张图”两大场景化应用。同时,深圳机场机位廊桥周转率从10.24架次/天,提升到11架次/天。别看只有0.76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
而通过“城市交通大脑”的建设,深圳路口红绿灯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学会思考,“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由此,深圳全市整体路口平均车速提升25%以上。
不仅如此,在深圳,地铁上“丢东西”是件低概率事件,而“找东西”这件小事,被科技赋予了全新可能,因为华为以5G+AI+视频技术,助力深圳地铁成为全国首个基于5G实现车地互联的地铁;在深圳,40余万人可以在同一天“挤入”国际会展中心,而且现场网络毫无卡顿,是基于华为的智简网络、高密无线网络。在深圳,电影《亲爱的》中的情节不会发生,人脸识别、轨迹跟踪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在十余小时之内,找到失踪儿童,是因为华为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40年后,改革依旧是深圳的“根”,创新还是这座城市的“魂”,“效率”依然是深圳的生命,而将三者融合,让生活在深圳的市民感受到城市的美好,才是数字时代的“深圳精神”,才是深圳数字时代“第三次创业”的不竭动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深圳将智慧能力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应用场景,大幅度地提升了这座城市的运转效率,提升了深圳的创新能力。而上述智慧应用并不是不明则厉,ICT技术也不是杂乱堆砌。
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深圳实现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清视频、5G、物联网等ICT资源统筹,实现了城市全域数据融合,打破了烟囱式的IT架构,并结合合作伙伴能力,完成应用场景创新。
这显然已经超出了“互联网+”范畴,深圳以城市转型为脚本,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ICT产业不仅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也通过ICT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实体经济、使能全产业生态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
此即是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也是数字时代的“深圳模式”。而最后说一句:深圳没有从先辈手中继承丰厚的遗产,但像燕子堆枝筑窝,一群始终在奔跑的深圳人,建设了始终在奔跑的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