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数字化正在改变企业的客户体验、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哈佛商学院的报告中指出: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变革,这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新常态。
但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无法一蹴而就,面对数字化的方向,要如何正确认识数字化,如何长期坚持推进数字化,如何通过上云来走向深度的数字化,是政企客户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是为了让企业通过合理的方式上云,华为云以“选择不凡”的主题贯穿2019年全年,在全国各大城市,通过落地的方式,来推动企业走向深层次的数字化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1月8日,作为整个2019年的总结和收尾,“选择不凡 华为云年度峰会2020”在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帷幕,并以“云上会客厅”的模式,现场对企业的数字化之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为政企智能升级首选的华为云,会有怎样的“道”与“术”?
IDC在2018年底的报告中就曾提出“数字原生”的概念。简单地说,数字原生企业指的就是原生于数字化的企业,多以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为主,与此对应的传统企业就是非数字原生企业。
有一种共识认为,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数字企业,如果你不是数字原生企业,那必须要成为数字化重生企业。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但不同行业对数字化有截然不同的需求,政企客户要如何正确看待“上云”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儿?
首先,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简单地通过“上云”这个看似轻易的步骤,一步实现数字化。
第二,对传统行业来说,他们自身并没有足够完善的数字化能力,他们需要一个领路人,从思维定势的改造,到贴身的需求探讨,再到具体的方案实施落地,以及今后的运营这样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第三,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数字化技术,没有足够多的新兴技术融合能力,没有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没有强有力的平台和服务架构,就很难做数字化的推动者。
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到合适自己的云只是其中一步,还需要管理者的勇气与智慧,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真的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对于大型传统企业而言。”
的确,云不是万能的,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没有企业会因为上云而上云,上云是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便捷之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一定会有不同的上云的模式。
这个思考与郑叶来的主张不谋而合,他认为:首先,小微企业建议使用公有云服务,直接购买成熟的云服务和工具;其次,中型企业要选择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赖的云合作伙伴,使用公有云服务或者建设专属云;最后,大型政企客户需要能满足监管要求、适配政企组织架构和管理诉求、满足企业业务运营要求的云平台和服务,需要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又要灵活好用,同时还能兼有弹性资源、获取创新技术、生态引入、能力开放等优势。
本身在今天的数字化环境中,对企业来说,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行业现有业务的需求,企业需要在混合多云的环境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而不是,事先设定好要选择公有云,抑或是私有云。因为,“公”、“私”的本质,是服务和产品的区别,公有云是服务、私有云是产品、混合云是解决方案。
此前业界大部分的混合云方案,更多是私有云产品和公有云服务简单相加后混着的云,并不是真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这就变成了一种 “混而不合”的云,面对政企客户的复杂业务,多层级多分支组织形态有些“力不从心”,企业实际上需要的混合云是一种“化学融合”的云,而不是物理层面,简单迭加的云。
另一个难题在于多云环境下,管理粗放。如郑叶来所说,“典型的现象有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云平台很难在统一规范,统筹管理,分级运营,灵活使用,账号和权限控制,安全合规要求等多个维度上满足需要。”这是因为,多云增加了业务灵活性的代价,必然是多云和多集群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如何在统一平台下,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维,甚至是智能化运维,难度变得更大。
显而易见,企业永远无法通过别人成功的上云模式,去复制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路线,甚至混合云也必须由自身的业务需求来决定。即便如今,企业已经将部分业务迁移上云,它所存在的困难,问题,依然是如重重大山,难以跨越。
所以,企业要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云,才等于选到了走向数字化的捷径。
为了破除这些存在于企业上云路径中的难题,郑叶来认为:企业业务要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用户视角的“一朵云”。
实际上,用户视角代表了大量复杂的不同层级的需求解读。比如,政企客户一般都有多级、多层、多域、多分支的复杂的组织结构,要适配这种业务管理需求,需要具备建立站在用户视角的云管理能力,才能降低管理成本和运作成本。例如,云服务的申请、使用、权限和成本核算需要按照分公司和部门进行匹配,用户能够访问授权的云服务。可指定分公司和部门的云服务费用上限,超出费用后不能再新申请资源,满足政企客户的安全合规要求,此外所有子公司的运维运营数据统一汇总分析,做到实现云资源的全局管控。
如郑叶来所说:针对政企客户,统一管理规范、统一使用流程、统一数据治理、统一安全合规要求是非常核心重要的能力,这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一朵云”的管理。
从服务的角度,这朵云需要能做到开箱即用,有一个统一的服务目录,做到“一个服务门户”。以华为云为例,基于华为云服务和华为云Stack的统一架构和“云联邦”技术,只需配置华为云账号,即可一键接入和一键使用200+全量华为云服务,为企业形成一个整体的云服务目录。与此同时,通过统一服务目录,除了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常用的基础能力外,也可以快速提供AI服务、WeLink数字化办公服务、DevOps开发云服务服务、应用和数据集成服务等丰富的高级服务,让用户可以快速实现业务创新。
通常意义的云,就是数据中心,是计算,是存储,是网络。普通的云服务商也主要采用销售这些资源的商业模式。所以,在传统方式下,企业只能通过软件供应商单点搭建所需应用,公有云丰富的生态、应用无法快速获取和聚合。
而华为云则是通过混合云Marketplace实现生态跨云共享,企业可直接获取华为云云市场的3500+生态应用,提供SaaS、镜像、API等多类型应用帮助企业按需部署,大幅降低业务部署和上线周期。并且,企业还可以构建企业专属的云市场,通过多分支机构之间的实践共享,繁荣企业应用生态,实现企业内部能力共享和同步。
站在用户视角的“一朵云”,其实就是华为云在2019年总结出来的新理念。为什么华为云敢于提出“选择不凡”?因为选择了华为云,就等于选择了用户视角的“一朵云”,可以让企业的数字化少走弯路。
例如,在华为云的帮助下,中国人寿对原有的资源池(Openstack、VMWare、容器等)进行了整合,接入华为云全量服务,构建了200+云服务的金融云平台,并逐步整合华为云50+生态应用到统一门户中。该混合云在管理上适配国寿集团多级组织架构,在统一平台上也可对10+集团成员公司、36+寿险省分公司进行精细化管理。另外,国寿也在逐步推进对基础设施、数据库、OA办公、云桌面等全栈自主创新的改造。数据显示,在鲲鹏环境下,中国人寿BI 1.5亿条数据查询效率提升了1倍,优秀地支撑了中国人寿的自主创新工作。
再比如,华为云还针对国家税务局中心+分支垂直管理的组织结构,结合税务业务特点,帮助国税构建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安全可控的税务“一朵云”,实现总局和省局的联动,实现办税/管税全国一张网,智慧办税,智能管税。此举,实现了总局云和省级云无缝对接,基于华为云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总局训练和省局推理的能力,实现业务创新落地。并且,基于鲲鹏云服务不仅满足行业的监管要求,同时能够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加速税务行业新一代基础技术标准制定。
事实上,华为云除了有用户视角的“一朵云”这样的“道”,也不缺乏全面数字化能力这样的“术”。
一方面,2020年将是云+AI+5G发生聚变反应的元年,企业需要多元的算力来支撑不同业务形态和数据形态。华为云提供“鲲鹏+昇腾”云服务,覆盖了基础服务、应用服务、AI、数据库等领域,为客户多样性业务提供算力支撑。另一方面,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多核,高并发能力,在云原生应用场景,综合性能提升80%。基于昇腾的云服务性能提升2倍以上,为推理,训练等AI需求提供更强算力。同时,华为云通过一云多池能力,可实现X86和鲲鹏混合部署,支撑企业业务平滑演进。
可以预见,数字化转型仍然是企业当前通向智能世界的途径之一,而“上云”就是这个途径中最通畅的一条路。因此,选择倡导用户视角的“一朵云”,选择华为云,就是选择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