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今天的互联网产业就是这样的一个“巨人”。互联网推动了网络连接的极大丰富,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应用生态的成熟。可以说,互联网公司依托于互联网的技术能力,创造了基于消费互联网领域的黄金十年。
站在互联网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产业互联网似乎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连接,形成了庞大的消费者网络基础;接着,互联网+将连接扩展到企业,形成了人与企业的连接;而产业互联网并不是某项单一的连接技术,而是以数据作为基础资料,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下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产业升级的“引擎”。
2018年成立的紫光云,恰恰生于产业互联网的年代。紫光集团副总裁、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表示,”产业互联网正当时,产业跃迁就是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庞大浪潮发生,今天也正好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经过几十年迭代发展,互联网想发展必须要赋能产业。紫光云传承清华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聚焦产业和城市,做好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底盘,用云做底盘,做好连接,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就是为产业互联网而生的。”
紫光云在11月29日的IMPACT峰会上,进一步深化了产业数字引擎的理念,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紫光云走向这条产业数字引擎的跨越之路?
实际上,从云计算起步,走向产业互联网已经是业界的共识。
很多主流云计算公司走向产业互联网选择的方式,也颇为接近,都是以云智融合的方式,以“大脑”来驱动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其实,“大脑”的理念一方面强调了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融于“大脑”之中,不难发现“大脑”的概念本身,更接近于建立在技术层面的认知。这与云计算公司自身就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有关。
而传统产业有自己固有的发展模式,大部分的政企用户,本身不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也缺乏技术的团队,他们走向数字化转型,单纯依靠“大脑”,显然是不够的。
这也是紫光云提出“产业数字引擎”的目的所在。一个真正的产业数字引擎要包含哪些元素呢?
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核,紫光云基础平台为产业数字引擎“铸核”。吴健说,“紫光云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一年多来我们持续的不断开发迭代,中间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全域全栈多场景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同时,拥有强大“内核”之后,产业数字引擎还要与产业融合,走到产业中去,发挥数字孪生的桥梁作用,从而真正推动变革的发生。
其次,需要一个全域云服务的云服务商。而紫光云恰恰是可以横跨公有云、私有云、专享云,聚焦为城市和产业提供服务。比如在公有云,紫光云提出了一多三统一的架构,把节点建在离客户最近的位置,同时提供像UIS、x86架构,CPU、ARM等能力。
第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云生态。紫光云定义了一个MSP平台的理念,吴健坦言,“其实这个平台是为云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我们通过MSP平台让合作伙伴更好的转型,使用MSP平台,让云成为常态,让对伙伴、客户服务更有价值。”
不难总结,这个产业数字引擎除了技术属性之外,更强调以运营的模式与产业结合,将城市大脑和技术底座都融于这个模型之中,具备了更强的落地性。
我认为,这就是紫光云在产业数字引擎理念上的第一条跨越之路。
事实上,产业数字引擎的理念并非是凭空诞生的,而是紫光云通过多个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赋能总结出来的。
吴健也表示,“我们看到AI和产业结合的广阔前景,以场景为驱动,在工业、农业、政务、园区等方面有非常多的需求。”所以,围绕着很多行业,紫光云打造了垂直领域的数字引擎,做到了切实提高行业的数字化能力。
例如,在手机制造行业,紫光云为客户打造一个AI质量检测平台,将质量检测的过程从15秒缩减到2秒,准确率99%,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在物流行业,单据录审AI服务,把过去5分钟录入表格的时间变成现在的秒录、秒审、秒存,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在汽车行业,紫光云提供了以图搜图的服务,对上百万种零件,用以图搜图的方法秒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初步统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节省了上千万的成本。
再比如建筑行业的数字化,随着新科技与信息化飞速发展,低渗透率的建筑业在新科技的驱动下,面临着行业重构,建筑业信息化转型为未来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紫光建筑产业数字引擎,不仅改变了工程项目各阶段脱节、自成体系的状况,实现一体化联动,覆盖项目全周期过程,促进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一体联动。同时,借助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优势,紫光建筑云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BIM和GIS进行深度结合,搭建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数字孪生城市,构建CIM平台,助推数字化城市建设,领跑建筑产业互联网。
“孪生城市赋予了城市新的维度,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我们计划在明年里,将五个城市,一千平方公里的区域,一万个建筑体,放进去200万个物联网传感器,并将这些城市的数据持续地汇集起来。”吴健表示。
另一个关键行业则是制造。我们知道,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正在加快推进以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提供关键支撑,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动力。
而在工业领域,紫光云是为数不多的从平台、标识解析、安全三个方面全面发力的供应商。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从三个维度搭建工业数字引擎,并将紫光云技术、工业知识、合作伙伴的能力结合形成技术平台,对外发展更轻量化、低成本的工业标准化服务。
同时,紫光工业数字引擎还通过这三大维度构建可以涵盖到企业运行各个环节的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做仿真模拟,降低产线调试、规划、建设、生产、运维的周期及成本。通过这样的模式,紫光工业产业引擎为客户在降本增效上带来了显著提升。以TCL集团为例,紫光云通过构建整个IOT平台,把所有的设备进行连接、管理、分析,将整个设备的综合利用率提升了10%,综合管理效率提升了20% ,为客户创造了极大的降本增效经济价值。
不难总结,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紫光云都能够从行业的底层需求为触发点,用数字化技术、行业运营经验和生态的力量结合去打造行业所需的数字引擎,这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通过这些案例也回报给紫光云更为丰厚的实践经验,这就是紫光云的实践之路。
的确,产业数字引擎要与产业融合,走到产业中去,还需要发挥数字孪生的桥梁作用,从而真正推动变革的发生。紫光云深耕建筑、工业、芯片、农业、水务、金融等多个行业,以产业数字引擎推动产业大步发展。
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紫光云之所以能够定义产业数字引擎的最后一个关键,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紫光云也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内核”,来为产业数字引擎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首先,是芯云一体的战略。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主任陈岚说,“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应用,功能和性能的区别,带来了技术架构上的多样性,技术的碎片化对于芯片设计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紫光的芯片云方案则利用云端庞大的运算能力,有效解决仿真耗时的问题,以服务的方式帮助芯片设计企业快速获得EDA工具,高效降低使用成本。吴健说,“紫光云希望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解决云化、工具化、人才的问题。与设计企业、合作伙伴,以及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芯片行业的产业数字引擎。”
其次,在全域方面,紫光云的定位是做全域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公有、专享、混合等多模式;紫光云数据中心是紫光云服务的基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连云港构建覆盖全国的广域骨干网络,为客户提供基础服务。
在采访中吴健告诉我,“总体来说,紫光云提供的是一种云上云、混合云的方案。紫光云以2B、2G城市解决方案为底盘,做他们的云上云。”
第三,在全栈方面,紫光云提供全栈云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平台服务及应用服务。2019年,紫光云持续进行迭代开发,新上线21款产品,100多项主要功能点,同时增强GPU服务、混合云服务、视频云服务,为产业数字引擎提供丰富的算力和算法支撑。同时,也打造了数据保险箱2.0,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在多场景方面,紫光云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不断推动技术的落地应用。吴健表示,“尤其在AI与产业结合的过程中,客户有大量的场景找不到人去落地,学校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团队,也需要产业化的支持。紫光云正好成为其中的一个桥梁,我们共同推进AI产业的场景化实践。”
如吴健在他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的,“紫光云为产业互联网而生,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己任,将持续打造更为强劲有力的产业数字引擎,为产业变革提供不竭动力,驱动数字经济阔步前行,成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通过理念、实践和创新的三条跨越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紫光云会帮助百行百业打造他们的数字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