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云智叠加,IBM挺进数字化重塑核心赛道

卢克·多梅尔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出“奇点”的概念,这个奇点指的是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过人类的那个点。那么对企业来说,数字化的奇点又是什么呢?
 
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让企业站在了数字化“重塑”的奇点上。这个新的“奇点”,就是云和智相互交融的那个点。
 
笔者认为,这就是IBM将2019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峰会,命名为“云开智达”的原因。


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中书中结的那样,“我们想要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慧。”同理,没有任何企业是为了上云而上云,为了得到人工智能技术而投入人工智能。无论是云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只是企业通向认知型企业路上的“风景”。企业要的是基于业务的数字化重塑,是业务的智慧而不是技术本身。
 
所以,IBM的立意就在于让云和智进行融合,用混合多云策略打破数据壁垒,用AI释放企业数据的价值,成就认知型企业的转型。
 
01
混合多云是企业数字化的最佳结合点

事实上,企业依然对“云”怀有极为谨慎的态度。IBM云计算与认知软件全球副总裁Rob Lamb告诉我,“目前,只有20%的企业应用是在云上的。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使用云来助力创新,而那些80%没有上云的应用是典型的关键型、交易型的企业级的应用。”

IBM云计算与认知软件全球副总裁Rob Lamb

这个数字与IDC的判断不谋而合。IDC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仅有大约20%的企业工作负载部署在云上。阻碍企业上云的因素包括企业对于安全问题、数据保护和协议、可用性以及云管理的考虑,企业普遍缺乏在多个云环境之间迁移和管理数据、服务和工作流的能力。
 
过去10多年的云计算时代,企业在经历了上云的洗礼之后,从需求的角度重新衡量了“云”与业务的关系,上云并不是目的,而是提升业务创新或是效率的方式,上云并不是万能的,用合理的方式上云成为企业的共识。
 
那么,什么才是企业上云最合理的方式呢?
 
我们知道,公有云的特点在于具备最大的弹性和扩展性,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压力,赋予业务最大的灵活性,然而对于数据敏感性有顾虑或合规性要求高的企业却很难全盘接受。
 
而私有云可以兼顾敏捷性和可控性,却无法实现绝对的弹性和扩展性,运维压力依然留给了企业。所以,混合多云实际上代表了用户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这就是为什么IBM会推出Cloud Paks,我们可以实现开源软件和软件的容器化,还有OpenShift,以确保可迁移性,同时所有的组件都实现了集成性,以及经测试的能力,保证了可以在不同的云平台上实现兼容、良好的运转。”Rob Lamb说。


的确,随着IBM混合多云平台的推出,关于云究竟应当“开放”还是“私有”的辩论也成为过去式。
 
当企业从以往租用计算基础设施(降本提效)转向在云上运行关键业务应用(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时,不必再去做两难选择。IBM的混合云平台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安全问题、数据保护和协议、可用性、云管理和加速创新。
 
如Rob Lamb所说,“IBM Cloud Paks作为企业就绪的容器化软件,是业界首个真正的开放混合多云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次构建,随处运行’,更加灵活、安全、快速地实现核心业务的云转型,加速智慧创新,助力客户开启云之旅的第二篇章。”
 
02
走向云智融合
IBM是两个维度的领导者

在过去两年里,云计算公司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向云和智的融合。
 
比如AWS在今年拉斯维加斯的多云会议上,宣布了十几项全新的服务,用于构建和运行智能应用程序,并且为人工智能开发平台SageMaker增加了强化学习功能。而中国的云计算公司转型则更为彻底,在去年9月底,腾讯启动了第三次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样启动架构调整,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将云和智进行了整合。
 
很显然,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这也是当下一个普遍的共识。
 
而IBM本身,在云和智两个维度上,都有领导者的实力。
 
在云的维度。IBM领先的科技、行业经验和服务能力,以及红帽的企业级开源技术和生态,正在重新定义云市场。2012年至今,IBM获得超过9000项云科技的专利——在云、分析、安全领域IBM获得的专利数超过任何一家公司。特别在收购红帽之后,IBM将其软件组合转化为云原生。全新的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也就是IBM Cloud Paks产品组合,通过企业级的容器化软件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更迅速、更安全地将核心业务应用迁移到任何云。
 
同时,IBM正在致力于将全球领先的Watson人工智能技术,与混合云Cloud Paks进行融合。例如,IBM几周前发布了IBM人工智能(Watson)最新版本核心工具及应用,能够在任何云平台上运行,使企业能够将AI带到数据和应用所在的任何地方。通过在IBM容器化的Cloud Pak for Data平台上以微服务的方式运行IBM的人工智能服务,企业能够以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式,在任何云上构建、测试、部署和扩展AI模型和应用,帮助企业释放数据的全部价值。
 
这样的能力组合,也给了IBM足够的底气,为企业客户带来数字化重塑的新体验。

IBM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总经理缪可延

IBM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总经理缪可延说:“基于海量数据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对商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变革的步伐持续加速,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正在将关键业务应用转移到云端,并积极利用AI,重塑业务。例如,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新奥集团把人机协同扩展到关键业务当中,在财务机器人的帮助下,头三个月就已经缩短了财务人员60%的工作时间,不仅使业务流程提速,也提高了工作的准确率。”这显然是IBM通过云和AI技术的融合,带给客户最显著的价值。
 
在大会现场的展示环节,我们也体会到了,IBM从Watson的人工智能起步,逐渐通过Cloud Paks的6大组件,是如何将企业带入到认知的世界当中的。
 
03
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
背后是车库创新的方法论

我们知道,创新一直是IBM的传统,在每一个时代,IBM都能领先一步,做到技术趋势的引领。而在云智融合的角度,更多的工作其实需要IBM和企业客户共同去完成,每一个认知企业的重塑,不仅需要有核心的技术做底座,也需要有用户的需求为支撑。


这就是IBM Garage 车库创新方法论的秘密。
 
RobLamb告诉我,“车库不同于简单的协同创新,它其实是IBM利用所有的新兴技术,帮助企业快速打造可以实现的业务原型的一种机制。”
 
IBM全球副总裁、IBM大中华区研发总经理严成文进一步说,“通过车库创新,IBM的设计师和架构师,可以将长达二十年的企业级软件开发的经验,通过车库这样一种方式,把这些经验传递给客户。”
 
简单地说,IBM车库创新能将基于云的AI、自动化和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客户体验、关键工作流,痛点及潜在价值中,帮助企业快速启动创新。由研发、战略、流程、开发、设计和基础系统等多元化人才组成的IBM专家团队,与客户齐心合力构思新点子,通过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来检验相关的应用和业务案例,并将得到验证的MVP推进到日常运营和工作流中。
 
据了解,2019年8月,广东佛山三水的淼才公司成为IBM Garage在中国的首个落点。从成立到现在三个月,IBM Garage 已经替五家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并已经开始了这其中两家企业的咨询、赋能和开发工作。
 
总结来看,首先IBM拥有Cloud Paks和Watson,基于云和AI最为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这是IBM走向云智融合的基础;其次,IBM有车库创新这样的方法论,可以更好的解读用户的数字化需求,并做到用最短的时间给出最佳的解决办法;最后,云智融合是企业通过数字化重塑,走向认知型企业的先决条件,而IBM则是企业最佳的数字化合作伙伴。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以众筹探索生态合作新模式

上一篇

在Teradata的小宇宙里,探究数据世界的奥秘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