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理念始于1988年,而公有云的标杆AWS则成立于2006年。在如此漫长的云计算从理念接受,到公有云形成互联网的技术洪流,再到今天的企业上云。这一路走来,尽管上云已不再是个疑问,但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路却变得更多了。
过去也许是对云计算的上或不上的选择题,如今则是如何更好的上云,更安全的上云,更稳定的上云,业务不简单的上云,和推动业务创新的上云。
所以,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行业云,一时间基于云本身的变数和多元,也确实让很多企业有些摸不着头脑。
多云的策略就诞生于此,它的最大好处是,让企业选择最适合其每个工作负载的云服务,既可以选择多种云平台的组合,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云形态组合。在多云时代,也对企业跨云平台的运维管理和数据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IDC在2018年就预测,到2020年,超过90%的企业将使用多种云服务和平台。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运行多云环境的机制。调研机构451 Research调查也显示,到2019年,69%的企业将拥有多云/混合的IT环境。
可见,对企业来说,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行业现有业务的需求,企业需要多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但企业,要如何去权衡多云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呢?
一方面,多云有工作负载优化的好处,多云的组合相当于对不同的云进行优化组合,让一些高性能的应用受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复杂性的挑战。来自IBM的调研显示,98%的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内也将采用多云管理环境,但仅有 38% 的组织部署了多云环境运行所需的程序和工具,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客户没有相应的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和运营复杂的多云环境。
的确,多云意味着一种灵活性,毕竟企业的业务需求一直在变化,而多云策略使组织可以灵活地在不同选项变得更有利时更改供应商和服务。然而,多云环境下,企业无法避免数据的跨云迁移,由此在数据一致性、低时延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挑战。同时,在安全方面,牵涉到各个云服务商的安全能力差异、企业自身对安全的要求,以及各国法规遵从等综合因素的难题。
第三,多云带来的低成本和云端应用管理差异性的挑战。
多云本身就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多云允许企业通过采用具有最佳性价比的云计算服务来控制成本,这对于不断攀升的公有云成本,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但与此同时,企业不得不面对云原生应用与传统应用之间的管理差异性问题。而在多云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需要对云原生和传统应用之间进行聚合、转换,所以对集成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而易见,多云增加了业务灵活性的代价,必然是多云和多集群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如何在统一平台下,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维,甚至是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运维,难度变得更大。
所以,面对多云时代,企业切不可盲目,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充分衡量多云带来的优势和难点,选择最佳的云上合作伙伴,来制定最好的多云方案,才是上策。
今年,IBM以创纪录的340亿美元收购了红帽。正是因为红帽的融入,IBM才做到了让软件产品组合转型为云原生。而这种全新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这就是IBM Cloud Pak的由来。
今年8月2日,IBM宣布已将其软件产品组合转型为云原生,并对其进行优化,可在红帽OpenShift上运行,企业现在可以一次性构建关键型任务应用,并在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平台、阿里云、IBM云等所有领先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上运行,而全新云原生能力将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IBM也把它称之为Cloud Pak。
其中就包括了 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它把全新的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并围绕企业多云环境中的迁移、构建、管理三大难题,让企业可通过一次性构建关键任务应用,就可让应用在所有主流公有云或私有云上的运行,真正让企业从容上云,不惧挑战。
简单地说,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具有这样一些优势。
第一,统一的端到端的多云管理。不仅适于任何平台的 VM 及容器管理,而且还实现了在任何位置运行并提供服务,无论用户的应用运行在IBM Cloud、AWS、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云,还是运行在企业的私有云平台乃至内部系统中,任何环境都可以实现可视化管理。
特别是针对多云场景下的业务应用可能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中,如边缘计算平台、物联网、车联网,采集端等环境,Cloud Pak也提供了对应的目标管理环境。
第二,容器化技术,带来全局的治理。在Cloud Pak当中,IBM提供了包括应用管理、事件管理、多集群管理、基础架构管理的一系列功能组件与应用。这些应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通过有效继承,使用一致的配置和安全策略来管理多云环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集群管理,实际上业界真正在跨云,跨集群的基础上做到多云管理的产品是很少见的。而IBM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全新的管理方式,用户可根据策略跨集群定义和部署应用程序,自动生成的监控仪表板,并可根据部署情况进行实时更新,通过可视化展现能力,让客户可以看到应用在哪些环境,哪些云平台运行,同时应用的部署也可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快速执行。
第三,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做到了强大的自动化管理,帮助企业提供可预测的信号来驱动和简化IT和应用的运营管理,最终提升灵活性、并推动成本的节省。 很多企业自身的IT能力并不够强,自动化管理显然最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走向多云时的顾虑。
通过这些特性,IBM已帮助20个行业的数千家企业实现了更快、更安全的云之旅。例如CEGID集团通过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实现了20,000多个VMware应用的现代自动化;而HERTZ则实现了IBM云平台及第三方云平台之间的一致性和可控性等等。
在多云的时代,企业为什么要选择IBM这样一位合作伙伴呢?
首先,是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论。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提供了完整的多云管理解决方案。其底层以基于包括Red Hat Openshift在内的容器平台为依托,为用户提供基础的运营服务能力,包括日志记录,监控,安全,身份访问管理等。
其次,为企业迈向多云环境,打消了所有疑虑。无论企业过去,是采用私有云、混合云、还是公有云,有了IBM Cloud Pak的保驾护航,他们在不同的云之间协同、迁移和一致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第三,让企业更关注业务创新,而非底层IT资源部署。云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传统企业的核心还是业务,让专业的企业承担专业的分工,通过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赋能企业基础架构的运营,就可以让企业无需关注底层基础架构带来的难题,可以将精力更加专注于业务的提升。
最后,IBM对云的理解,始终围绕着用户需求,正是有了红帽在基于包括容器、Kubernetes应用的领先技术,以及IBM 在云,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上的优势相结合,企业上云才真正做到了兼顾稳定、敏捷和好用。
多云时代已经是企业上云,通向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有能力帮助企业,与云时代来一次完美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