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华为智慧大屏的“创世”物语

从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开始算起,电视这个产业已经快要走过一百年的历史。

 

在如此长的历史进程中,“电视”的形态也发生了几次革命性的变化:比如从黑白到彩色,这是电视的色彩革命;从CRT进化到LCD,可以看作是电视机的体积革命;而最近几年发生的从传统电视到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本质是一场内容的革命。



不难发现,这三次电视革命,都是基于“电视”这个产品本身,让电视的显示效果越来越高清,工业设计越来越轻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电视行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发生在人机互动上明显的进步,同时如果把电视看做更大的“屏幕”生态的组成部分,电视也缺少与其他“屏幕”之间的互动。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写道: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实际上,电视行业的前进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渐进式的改善,之所以今天的传统电视行业,低迷的市场表现,其实就是缺乏创新,缺乏“新物种”诞生,所衍生的产业危机。



最近,华为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7月26日,华为正式发布华为智慧屏战略,同时宣布9月,首款华为智慧屏产品将正式与大众见面。我们先丢弃掉“电视”这个传统概念,将之看成是一块拥有电视机尺寸的智慧大屏,这会不会诞生一个新的物种呢?

 

屏幕变大,智慧也要随之变大

 

自从移动互联网出现以来,电视就一直被不断的边缘化。一方面,网络生活,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的比重,社交、影音娱乐、游戏、购物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更多的与手机或是平板相结合,几乎让人忘记了电视。

 

这其实是一种消费者对人机互动性的追求,手机的娱乐方式更综合,不仅抢占了主要的生活空间,也占据了灵活的碎片化时间。数据统计显示,家庭影音设备使用时长电视仅占比31%。而且随着用户群体的年轻化,这种趋势还可能逐渐恶化。

 

电视面临的处境,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被手机和平板等人机交互性更强的产品所挤占。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电视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不尽如人意。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以“智能电视”为名的产品,但这些所谓智能电视,更多的是“伪智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智能”是以让用户便捷操作,轻松互动为前提。但大部分的智能电视都存在应用复杂,缺乏互动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父母辈通常更喜欢传统电视的遥控模式,就是因为这些所谓“智能电视”的“伪智能”,难以操控到让人无法接受。

 

客观的说,“智能电视”的过度宣传与实际体验的不符,是让用户在期待之后却有更多失望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从屏幕的大生态来重新定义电视,它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尺寸巨大的“手机”。这种定义本身,就是让发生在小屏幕上的智慧和互动,顺延到电视那样一个大屏幕上。在屏幕变大的同时,让智慧也随之放大。

 

我认为,这就是华为对智慧大屏的一种理解。首先,它保留了电视本来的样子,并没有取代电视;其次,它将我们习惯的手机式的人机互动体验带给了大屏幕;第三,它创造了更多的跨屏互动体验,让智慧大屏的未来空间充满想象。

 

为什么说华为智慧大屏是一个新的物种?

 

也许智慧大屏从最直观的感受上,还是一个电视的外观,但从本质上,它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新的物种。

 

首先,智慧大屏并不是取代电视,电视还是那个电视,智慧大屏的目的是用更符合我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去使用电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强调,智慧大屏并不是针对电视产品本身的革命,而是一种体验和交互方式的革命。

 

其次,对比我们常见的智能电视,或是互联网电视,它们提供的还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是在电视功能基础上的优化,比如互联网电视解决的是电视的网络化,让内容与互联网同步。而智慧大屏一方面定位在真正的智能助手,可以从语音、视觉、触摸等多模态交互,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多屏协同能力升级、成为手机体验放大器。

 

第三,智慧大屏扩展了人际关系的边界。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手机是我们生活的数字分身,这个原则是恒定的,那么智慧大屏相比电视,可以成为手机的第二屏,成为个人在家庭的数字分身。

 

第四,如果将目光放在未来的5G时代,大带宽和低时延的网络,让所有的设备都变成IOT设备,所有的设备都会智能化。那么,真正的智慧家庭是需要一个入口的,在家庭这个场景中,一块大屏要比手机更适合作为整个智慧家庭场景的操控入口。这是传统互联网电视无法做到的,也是智慧大屏的巨大前景。



通过这些因素,我们其实可以判断智慧大屏的定位,正是目前市场上稀缺的。那么,为什么是华为来定义了智慧大屏这个“新物种”?这背后其实有很长的一个故事。

 

智慧大屏背后,是技术华为和生态华为的完美融合

 

华为这家公司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以华为手机为例,其实早在2003年,华为就成立了手机业务部,经过了10几年的技术积累,才有了十年后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天的成就。

 

所以,首先华为智慧大屏的主要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从芯片技术出发,华为在整个电子领域技术释放。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海思AI芯片,为智慧大屏的智能算力提供了持续续航,同时借助HiAI技术,带来更强的算力、更丰富的场景化API和支持更多的终端,使应用程序更加智能和强大。



再比如,华为的凌霄WiFi芯片为智慧大屏的作为智慧家庭的入口提供了联接能力,匹配上华为开发的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HiLink,能够让接入平台的不同厂家设备之间以“普通话”沟通,实现充分的 信息传递和共享;还有华为鸿鹄音画芯片,让智慧大屏具备了更强的语音交互能力。

 

不难发现,从芯片级的技术起跳能力,形成了华为对智慧大屏的底层技术基础,这就像是华为的“阳谋”,你看得懂,但就是学不会。


其次,华为一直有“1+8+N”的边界。所谓“1+8+N”,本质上是明确了华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1”和“8”是华为的“有所为”,“N”是华为的“有所不为”,泛指家电。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理解了华为为什么将智慧大屏定义为“新物种”。因为智慧大屏是作为手机在家庭中的第二分身的角色出现的,它强调的是互动,并不是显示。所以,智慧大屏更接近手机而不是电视,它不会取代电视,只是比“伪智能”的互联网电视有了更好的选择。

 

这也是智慧大屏的核心价值,放在了多屏互动的原因,手机才是华为强入口,智慧大屏则是手机的延伸,在未来才有可能成为智慧家庭的入口。



第三,华为从来都是生态型的公司。所以,华为智慧大屏会继续保持广泛的生态合作,与显示面板、材料及代工供应商进行联合创新,云服务内容的聚合互补。同时,通过HiLink生态赋能、生态云云对接、视频和AI云服务,开放赋能产业。并有机会形成智慧屏产品标准,推动产业革新。

 

这就是,华为智慧大屏的“创世”物语。



维谛技术(Vertiv)保护边缘网络

上一篇

IBM:以现代化架构支撑AI与多云时代的企业数字化重塑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