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当中有一个名词叫“沉没成本”。大意是说,在过往产生的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对科技公司来说,相当于长期对技术研发投入的成本,看不见短期的回报,因而中途夭折所导致的成本沉没。
对很多产业巨头来说,“沉没成本”都是极难回避的考题。经济学家利伯曼在他的著作中也总结说,“由于高试错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存在,巨头企业往往沉浸于成熟业务领先的固有优势上,很难为引入新产品付出多大成本。”
这一点对科技公司来说,所考验的很多并不是前瞻性,而是一种韧性。
1999年,华为决定自主研发路由器芯片,这款名为Solar的芯片足足用时5年,才最终在2004年实现商用。其实,在当时华为完全可以采用业界成熟的商业芯片,也许一个不慎,Solar就有可能沦为华为的“沉没成本”。
这并非是华为的幸运,正是因为华为的韧性,今天Solar和昇腾310芯片一起,成为了华为智能数据中心当中,智能网络重要的底层核心能力。
华为企业BG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说,“华为这么多年的坚持,在智能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和存储所积累的,从芯片级起跳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华为可以做到‘降维打击’的能力。”而智能这一关键因素的存在,又恰如其分的做到了让客户体验的“升维”。
核心能力从芯片级起跳
对于创新,华为其实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邱恒说,“华为的核心逻辑是自己能控制创新的节奏。如果一个新的研发项目,要从商业和创新两个角度去判断的话,芯片则是创新维度的产物,所以我们很多业界领先的产品,一定包含自己的芯片。”
另一个角度看,芯片级的能力同时也是华为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并构建一定强度的护城河的重要武器。
比如2019年初华为发布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其强大的AI能力就源于昇腾310芯片,超强的交换能力也少不了20年之久的Solar芯片加持。
除了网络之外,数据中心另外两大要素服务器和存储,同样在芯片级驱动上优势尽显。同样是今年1月发布的TaiShan服务器,鲲鹏920芯片为其提供算力支持,昇腾310芯片为其提供了AI能力,还有智能融合网络芯片、智能管理芯片、智能SSD控制芯片共同形成了TaiShan服务器的高性能引擎。
而华为OceanStor系列存储,则包含了SSD控制芯片、BMC管理芯片、智能多协议接口芯片。正是基于这些芯片级起跳的核心能力,华为才打造了端到端的智能数据中心。
“智能”代表了华为的精神内核
邱恒说,“华为的原则始终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最高优先级,从客户的视角,我们的智能数据中心产品,形成了智能、极致性能和超低TCO这三个关键词。”
我们来对这三个关键词做一下剖析。
首先,智能现在就是华为公司自己的精神内核。“打造无所不及的智能,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正是华为公司的愿景。那么,智能数据中心的定位,就是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通向智能化的世界。
所以华为在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和TaiShan服务器中都使用了昇腾310芯片来提升AI处理的能力。
以前者为例,它搭载了华为独创的iLossless智能无损交换算法,实现流量模型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在零丢包基础上获得更低时延和更高吞吐的网络性能,克服传统以太网丢包导致的算力损失,将AI算力从50%提升到100%,数据存储IOPS性能提升30%;后者则在AI计算平台上布局AI计算场景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智能计算的落地。
而华为OceanStor Dorado智能存储,是从管理和运维的方向上做到了智能化。以OceanStorDorado V3全闪存产品为例,其加载了华为智能管理系统eService,依托全球联接的网络能力和华为云EI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改造存储管理,实现业务部署自动化,业务自动适配和预测性维护,可以对性能、容量瓶颈提前预判,快速提供优化方案。
客观的说,“智能”这个关键词作为一个新的主线,贯穿了网络、服务器和存储这数据中心的三大元素,如邱恒所说,“智能的本质是让客户拿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简单,更好懂。”
极致性能是华为产品力的“降维打击”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高性能,一直是用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长期诉求。
从华为的角度,极致性能则是产品力的最佳体现。邱恒表示,“以AirEngine的Wi-Fi 6产品为例,华为的技术积累是来自于5G,我们的很多联接技术,本身就做到了与产品融合,很多产品设计远超企业级用户的认知,耐用性和工业设计的高标准,都做到了领跑于行业。”
这其实就是华为在极致性能上做到的降维打击。
著名的第三方评测机构Tolly刚刚发布的评测报告显示,华为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与全球最顶级友商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在高性能计算、分布式AI训练和分布式存储三大典型场景下的对比结果,华为都取得了完胜。在HPC高性能计算场景中,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比业界最高标准提高任务完成率30%,同时在分布式AI训练上可提升28%的训练效率。
这种极致性能在OceanStor Dorado V3上体现得也非常明显,高达700万的IOPS,高于业界平均水平接近30%。而TaiShan服务器在SDS分布式存储上可提高30%的性能,在HPC高性能计算上提高仿真性能达20%。
事实上,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企业客户对数据中心高性能的追求几乎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华为智能数据中心在极致性能上的打造,完全做到了满足各类型用户对高性能的需求。
同时对于处于不同采购周期和阶段的用户,邱恒也表示,“华为智能数据中心的各条产品线都是解耦式的,无论客户希望得到整体解决方案,还是对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由单一的需求,华为都可以做到最好。”
超低TCO是对客户体验的“升维”
谷歌有一个著名数据中心成本分析模型显示,除了常规的基础设施购买和维护之外,电费、房租和运维成本占比都非常高。
所以对客户来说,如果能够从设备层面就提供高低的TCO,这就是一种体验的“升维”。
比如华为CloudEngine 16800,在整机配满的前提下每年可为客户节省电费高达32万KWH,总体来看,CloudEngine 16800还能够做到55%的机房空间节省,降低50%的耗电成本,降低49%的耗电成本,这对数据中心的TCO的下降的确很惊人。
存储方面,以OceanStor Dorado V3为例,可以做到OPEX节省75%,数据缩减率做到5:1。服务器方面,TaiShan服务器在HPC高性能计算上采用全液冷却,做到PUE不高于1.05,而SDS分布式存储的压缩比下降66%。
实际上,在降低客户TCO的维度上,华为还有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例如FusionModule2000可以做到相比业界标准,每年省电达到13万KWH,而UPS5000不间断电源,的模块维护时间仅为5分钟,远超业界平均标准的8小时。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华为通过芯片级技术能力起跳,通过智能、极致性能和超低TCO,为客户创造的优质体验。如邱恒所说,“每一个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不是华为刻意而为之,是华为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和长期坚持核心技术路线的韧性,保证了这一项项的技术的走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