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深化产教融合,重电携手华为共筑ICT人才生态

从2012年通信系1个专业招收100多名学生,到如今3大学院7大专业每年招收2500多名学生;从2013年在一个教室搭建几张简陋的招聘书桌,到如今形成重庆地区规模化、有影响力的ICT产业链专场招聘会。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重电”)用7年时间打造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知名的ICT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如今,重电培养出来的ICT人才成为企业招聘的香饽饽,通信工程学院就业专业对口率从2012年的51.2%上升到85.6%,就业率达到99.2%。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这背后离不开重电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工作,并选择了一个最优的合作伙伴——华为

2019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探索ICT产业学院发展之路”交流研讨会

重电-华为ICT人才培养实践

重电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2年,2013年正式签约先后成立了华为ICT实训基地、华为认证培训中心、华为ICT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并于2018年建立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重电-华为ICT学院”,将合作推向全面和深化。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今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明确提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发展任务,包括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等。

显然,重电与华为的合作实践已走在了前面,依托华为ICT学院,重电将基于ICT通信学院专业群扩展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ICT通信学院”三大合作专业群,校企合作培养在校生人数拓展到11000余名,培养方向涵盖IP、IT、CT等全技术领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华为合作,重电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果不仅简单体现在招生人数上,而是体现在人才输出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指出,“截止到目前,重电共培养了ICT复合型人才近三千人,累计有2300多人获得了华为的各级ICT认证,一次通过认证率达到了97.3%,其中41人获得了华为HCIE认证。”

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重电ICT专业建设成果全面开花,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第四届华为全球ICT大赛上,重电还以中国赛区第一名的成绩,与其他24个国家代表队同台竞技,并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三等奖。

就业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衡量人才质量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指标。85.6%的专业对口率、99.2%的就业率是重电人才培养体现出的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认可,也是重电获得“全国就业50强高校”荣誉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样的成果背后离不开重电与华为进行的IC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成立区域性华为人才生态校企联盟,重电与华为的课程架构师一起构建了ICT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一方面和华为认证标准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融入不同领域和课程模块,让学生逐步完成专业的系统学习,目前这一ICT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已被国内近30所高校采纳借鉴

华为共筑ICT人才生态

而对于华为来说,作为ICT生态系统的推动者,华为在国内已经与300多所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华为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的ICT人才缺口将超过一千万,只有携手开展ICT生态建设,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才是应对人才短缺的关键。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李同广指出,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来源,更是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华为非常重视和高校的合作,以加强ICT人才生态系统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李同广

如今在国家职业教育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1+X证书”制度试点等改革背景下,更坚定了华为与院校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的决心。为了进一步发挥华为优势,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李同广分享了华为的四项关键举措

一是华为将基于华为认证体系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1+X制度建设,持续优化和完善认证体系;二是计划与至少200家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华为ICT学院”校企合作计划,每年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低于5万人;三是推出“华为ICT专业建设解决方案”,通过联合人才联盟的优质伙伴资源,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模式;四是进一步夯实ICT人才联盟双选机制,开放线上双选,与全国各地举办的线下ICT人才联盟双选会相结合,为合作培养的学生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众多的职业院校思考的是如何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用人标准融入到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毫无疑问,华为是一个绝佳的合作伙伴。

在ICT人才培养中,华为一方面把技术上、产业上积累的经验转化为院校的教学、专业课程中另一方面,去协助学校补充师资在专业技术上的能力,通过提供培训学习、实践操作、教学研讨、教师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为产教融合赋能;此外,华为还帮助学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合产业发展的实训环境建设,并最终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计划中,让学生受益。

校园信息化“就地取材”推动人才培养

其实在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ICT人才培养中,还有一环不容被忽略,那就是信息化或者智慧校园建设。因为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是改进教学质量的一大关键之处

《双高计划》中就提出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的要求。作为一家以信息技术为专业主体的院校,重电更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为此,重电近几年陆续启动了信息化升级项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信息中心处长朱强指出,去年年底,重电联合华为建成了一期私有云平台项目由之前的院系分散建设实现了二级单位统一纳入和集中管理共享,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校内不同单位资源使用的难题。

此外,重电还在进行统一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机房占地900平米,它将进一步满足教学管理服务和实训操作,为重电专业能力建设提供IT保障。在信息化系统方面,重电也已将对外采购系统全面切换到自主开发系统上。在一系列项目中,通过吸引本校师生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就地取材”,重电一方面解决了高校信息化人才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人才价值得到体现

基于学校专业特色和师生背景,朱强称之为重电的教学研共生型信息化建设模式。在项目实践中完成人才培养,重电还把这种能力推向社会,例如联合华为开展重庆万盛经开区的ICT技术服务项目,开启了校企共同为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模式。

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发展,重电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

在Teradata的小宇宙里,探究数据世界的奥秘

上一篇

华为通信云服务,智慧化行业应用通信引擎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