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物联网的发展正在催生海量的数据,而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也在推动计算模式的创新。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创新点即是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它与云计算互补协同,从而使能行业数字化变革。目前,边缘计算从概念到实践,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已经成为推动数字化创新的产业共识。
边缘计算掀起产业化的热潮,背后离不开标准组织、产业联盟的推动。在国内,尤以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为典型代表,这个由华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信通院、英特尔、ARM和软通动力于2016年联合倡议发起的联盟机构,在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发展与成熟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近日,由ECC主办的2018边缘计算产业峰会在北京召开,进入到峰会的第三届、也是ECC成立的第三年,其在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合作、技术成熟和商用实践落地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在峰会上,ECC发布了多项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成果。
快速壮大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
回顾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的发展,从成立时的62家成员单位到去年的100多家,再到今年的超过200家,ECC毫无疑问成为业界聚焦边缘计算领域最大的联盟组织,联盟涵盖了研究机构、运营商、生产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电力和ICT等多个领域。“今年,中国移动加入ECC成为常务理事单位,正式标志着ECC产业生态从企业及IoT、工业互联网应用,延伸到了运营商领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介绍联盟运作进展时表示。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
尤为重要的是,ECC不断致力于联合产业的力量推动边缘计算在行业的落地和应用。据介绍,今年ECC共孵化了9个测试床方案,覆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边缘云平台和OPC UA over TSN等领域。截至目前,ECC在四大行业已完成30多个测试床方案。刘少伟强调,“其中超过10个测试床已结项,并得到规模商用。”
并且,为了进一步促进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以及在行业的快速应用,ECC还展开了同多个产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在此次峰会上,ECC与IEEE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此外,ECC持续与多家主流产业组织开展战略合作。例如,ECC与OPC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推动TSN技术的发展,实现标准化协作;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持续合作,协同推进边缘计算参考架构、边云协同、OPC UA over TSN的产业研究和示范推广等。
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去年ECC与AII签署合作协议,此次峰会双方发布了两大重要成果:《边缘计算参考架构3.0》和《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前者对边缘计算的技术体系从OT视角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利于行业推广和应用;后者通过对边云协同主要场景、价值内涵、关键技术等纬度的研究,以推动边云协同的产业共识,并为相关产业生态链构建和使用相关能力提供参考借鉴。
聚焦:边云协同与边缘智能
当然从整个边缘计算产业发展的热点来看,“边云协同、边缘智能”成为两个重要的关注点。此次边缘计算产业峰会也正以此为主题,并同步举办了边缘智能、边云协同两大分论坛。
那么,这两大关键词背后的涵义到底是什么?
先以边云协同来说,在ECC与AII发布的《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指出,边缘计算与云计算需要通过紧密协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场景的匹配,从而放大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价值。具体说来,云与边又该怎么进行协同?
边缘计算不是单一的部件,也不是单一的层次,而是涉及到EC-IaaS、EC-PaaS、EC-SaaS的端到端开放平台。所以,边云协同的能力与内涵,涉及IaaS、PaaS、SaaS各层面的全面协同。白皮书指出,EC-IaaS与云端IaaS应可实现对网络、虚拟化资源、安全等的资源协同;EC-PaaS与云端PaaS应可实现数据协同、智能协同、应用管理协同、业务管理协同;EC-SaaS与云端SaaS应可实现服务协同。
当然并非所有的场景下都涉及到上述边云协同能力。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边云协同的能力与内涵会有所不同,同时即使是同一种协同能力,在与不同场景结合时其能力与内涵也会不尽相同。ECC与AII在白皮中阐述了边云协同三种边缘计算场景和六类业务形态:从细分价值市场的维度,边缘计算三种场景包括电信运营商边缘计算、企业与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边缘计算;围绕三种场景,并进一步形成了当前主要的六类边缘计算的业务形态,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边缘计算、智慧家庭边缘计算、广域接入网络边缘计算、边缘云以及多接入边缘计算(MEC)。
边云协同的主要场景
所以,落在边云协同上也就形成了六大边云协同主场景,并进一步细化为十四种细分子场景。从这些场景出发,白皮书探寻了边云协同在六大主场景和十四种细分子场景中的主要能力与内涵及关键技术需求,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主要阐述逻辑。
其次,对于边缘智能来说,从边缘计算走向边缘智能是业内很多人的共识。但这一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挑战,就像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所说,边缘智能要想有一个大的突破,还得靠边缘计算能力的提升,当然还少不了+AI的处理能力。
其实边缘智能的应用需求已经迸发出来,例如酒店业,他们希望用一套边缘设备就可以实现顾客办理入住时的人脸识别、安防,及更多智能化的应用,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体验。当然,这背后有赖于技术的成熟和创新。
加速边缘技术创新与应用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联盟成员在边缘计算相关创新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华为边缘云服务、具备业界领先集成AI处理能力的边缘产品Atlas 500智能小站、轻量级边缘计算实时操作系统LerOS;英特尔用于对深度神经网络推理加速的视觉处理芯片Movidius Myriad X VPU;以及首个面向工业的边缘计算平台“物源”等。
以华为Atlas 500智能小站举例,它是业界领先集成AI处理能力的边缘产品,机顶盒大小即可实现16路高清视频处理能力,相比业界产品性能提升4倍。并可实现边云协同,云端推送应用、更新算法,统一进行设备管理和固件升级等。智能小站适用于交通、看护、无人零售、智能制造等广阔的领域。
此外,华为智能边缘平台IEF也满足了边云协同与边缘智能的诉求,它实现了企业对边缘计算资源的远程管控、数据处理、分析决策、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边缘和云协同的一体化服务。IEF把华为云AI能力、大数据能力等延伸到边缘,并与云上服务完成数据协同、任务协同、管理协同、安全协同。
以IEF在工业制造预测性维护场景的应用举例,设备预测性维护是工业IoT的典型场景,主要面向高价值、高数据量、高故障损失、部署位置分布广泛的工业设备,如电力设备、油气设备、机器人等,智能边缘平台可以提升实时状态可视化程度,实现工业设备大量数据的异构接入和预处理,结合云端的机器学习服务等,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推理,提升运维效率。
基于此,ECC联盟成员互通协作,通过与行业使用场景和相关应用相结合,在不同行业构建了众多创新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包括梯联网、工业机器人、能效管理、智慧交通等边缘计算应用等。
谈到2019年ECC的工作计划,刘少伟指出,首当其冲就是要加速技术从创新到实践的过程,以OPC UA over TSN 3.0测试床举例,2019年计划落地6个示范线。并推动边缘计算的开发者生态,从而加速发展、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