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去年在广东‘做了一个’工业4.0升级。”碳兴科技的销售工程师谢俊朗说,“然后(我们)才开始转型。”在她身边的墙上和地上,摆放着几把碳纤维注塑生产的吉他。
在云栖大会展馆B区的工业互联网展区中,它们都被漆成阿里云的橘黄色。
碳纤维材料因为高强度和轻量化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人们熟悉的如赛车车身等。现在,碳兴科技放大了它的声学特性,还有生产效率。
当第一次出现在2019云栖大会的展台上时,广州碳兴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提供碳纤维吉他个性化定制的企业,在那之前,公司的主业方向是注塑和材料行业。
谢俊朗说的“升级”可能是指自2017年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之后,阿里云在广东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一事。在那之后,阿里云全国工业互联网总部落户羊城,并与当地方案商、产业集群的在地政府开始了合作,目标是推动产业集群的智能化转型。
《南方日报》在2016年12月的报道《惠阳谋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产量占据全球1/4市场》中称,秋长(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吉他的产量占据了全球的1/4、全国65%的市场,“全球超过80%的尤克里里也是惠阳造”。尤克里里是一种小型的四弦吉他。
当吉他品牌客户提出产品需求后,碳兴科技的工业设计团队会提供从外观设计和模流分析,然后在智能制造领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她分发的彩页上,这些流程包括了“材料选择、模具设计、注塑分析和组装喷涂”等。但事实上,进入生产流程后的供应链都依托于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如果你这个注塑厂忙不过来,阿里云会‘分配’订单,做工序协同。”她说,如果自己去找配套工厂,可能比较难。“进入阿里云的平台,签订一些协议,大家都是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
碳纤维注塑为传统吉他生产带来了效率的巨变。贴在碳兴科技展台边的一张宣传单上写着,一个工人一天制作2把吉他,可变成一天生产1000把。
更重要的是,平台上的整条供应链为吉他品牌厂商的快速创新带来了可能——如果要自己生产新材料吉他,品牌厂商可能先要去投资一个数字化的注塑工厂;而进入平台后,一切都变得轻资产化,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阿里云去调配。
一家全国知名的老牌吉他厂商成了碳兴科技的第一批客户。因为新品将在10月的上海乐器展中发布,谢俊朗要求在本文隐去了这家厂商的名字。
在吉他行业初尝胜果之后,那些对木材要求严格的传统乐器,如曼陀铃、中华小四弦等已经成了碳兴科技关注的业务拓展方向。
“客户还是我们自己谈。”谢俊朗说,但阿里云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可信赖感。
介绍碳兴科技和“它的”产业链时,她身边的女歌手正抱着一把碳纤维吉他,自弹自唱。
特意安置的落地白炽灯散发着黄色的暖光,斜照在歌手的身上,场景带感。她似乎是在告诉人们,那也是一把有灵魂的吉他。
2012年,在苹果APP成为一种经济现象的年代,游戏开发商Streaming Color Studios针对游戏开发人员进行的一项小范围调查。报道这一调查的外媒称,调查结论和当时人们的猜测结果一致——应用领域是一个向少数胜利者严重倾斜的生态系统。
这个结论能否和行业应用在公有云领域的发展相互参照,可能并无定论。尽管在它们间,存在着相似性,例如开发者和平台的关系,甚至连名字APP也广泛地被云服务商用于描述它的市场。
但两者还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企业级的公有云市场要复杂的多,它有行业、有地域维度的区分,还有小生态间千丝万缕且至关重要关联等。
不过有一个共识在于,对于ISV而言,找到合适自己的公有云平台,尽早在行业的小生态中拔得头筹,将是最终成为胜利者的关键。哪怕这种优势仅在区域,甚至某条街道——就像碳兴科技在它的行业所做的那样。
由于产业围绕区域的天然聚集,在某个区域或省份的成功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更大范围的成功。这对于当下围绕行业细分应用已经初步建立产品优势,并开始围绕公有云布局的应用方案商而言,无疑是获得了先手。
阿里云需要这样的“先手”。在它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之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全需要依靠这样的行业方案商。再向上,才是云上数字工厂以及它的C2M协同制造。
如果中大型企业用户想要采购其中的一些产品,在C馆中布展的北京商越网络科技公司可以帮助建立一套自己的企业采购平台。公司创始人有在用友和阿里巴巴16年的供职经验,另一位则曾供职德勤。
公司于2018年10月成立,到2019年云栖大会时,客户已经覆盖了链家、美团、长城汽车和九阳等一众知名品牌,客单价超过50万元。
按照流程,生产商的产品要辗转流入这些公司采购有很多途径。例如那家吉他品牌就可以在与碳兴科技这样的知识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进入阿里云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说成为阿里云Io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位客户。
如果说那把女歌手手中的那把吉他也有灵魂,那么这个完整的平台应该就是了。
出现在碳兴科技旁边的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处在这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不过它分属服装行业平台,而非注塑。
今年7月份,阿里云峰会上海站中,一些行业TOP方案商为《IT创事记》分析了阿里云“被集成”战略为生态带来的重大利好,并为之欢欣鼓舞。
例如城云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斯亚奇就说,新战略则让在行业领域内有优势的伙伴,可以在更多的场合直接面向客户去集成阿里云的技术与能力。
这些生态伙伴大多是那种无论规模还是能力,都“有资格”可以出现在云栖大会的论坛,或者某场演讲PPT上的科技公司。在雨林式的云生态里,它们是乔木。
更大的市场属于灌木、藤本甚至草本植物。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些细分行业、细分应用,甚至细分地域的“植物”,乔木将不复存在。反之亦然。
“云栖大会很热闹,但那里(分论坛)才是精华所在。”2018年,一位参展商指着展区外说。
顾江磊说自己不关心什么“被集成”的话题。他觉得那很自然,阿里云应该考虑到,自己不会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他是上海步科的智慧工厂软件总监,在他的展台前,展示着步科产销通、miniMES和现场智能终端等软、硬件产品。
2015年前后,这家在自动化行业做了20多年的公司开始尝试“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等思维去审视自己,然后在自己身上做实验”,顾江磊说,在经历了自用和产品化之后,2018年公司与阿里云展开合作。
此时,上海步科的IT系统也开始陆续向阿里云搬迁——尽管围绕成本与数据安全的“下云”话题,已经开始作为一个显性话题被拿出来讨论,但对传统行业企业而言,上云才刚刚开始。
“安全?”顾江磊说,他不相信传统行业里,能有哪家企业的运维人员能比阿里云的运维团队更“安全”。
2018年的时候,围绕传统行业的生态伙伴,包括那些农业、工业等领域的科技公司多在C馆,单打独斗。
2019年的云栖大会中,像上海步科这样的“优秀行业代表”被阿里云整合在了一起,在主会场云栖厅楼下的B馆中以主题的形式集中展现,例如上海步科所在的IoT工业互联网平台主题。
采访间隙,阿里云的员工在上海步科的展台前引导了两批嘉宾参观,第三次,是郭继军亲自带队,他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市场策略与营销部总裁。
顾江磊说自己不清楚为什么阿里云最终会“协调”上海步科参展,但在采访中他透露说,一家500强服装品牌已经因为上海步科的产品方案选择了阿里云。
此前,这家服装品牌使用的是一家国外品牌的TOP云服务——这甚至是阿里云那些战略级合作伙伴也不易达成的目标。
同样因为项目处在推进中的原因,顾江磊隐去了客户的姓名。
如果客户要求上其他的云平台呢?“在PaaS上搭建需要开发成本,我们不想同时铺开那么多。”顾江磊说,上海步科最初选择时,看重的是阿里云PaaS平台的业务支撑能力。
这个能力在阿里云提出“被集成”战略后被具象化了。除一系列生态赋能策略外,更多的工具也被推向生态,例如一个帮助中小体量ISV快速集成阿里云的技术和产品的加速器平台等。
这些围绕生态建设的努力向生态展示了这样一个变化——今天的阿里已经是一家彻底的技术公司,或者像那些生态参与者所说的那样,是一家平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