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茳是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业务部总经理,他在不久前举行的“2019华为中国制造峰会”上介绍说,在目前华为的手机生产线上,所有的焊接、检测等流程,都已经由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自动化生产线完成。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大企业业务部总经理 姚茳
实现这一成就,华为的秘密武器是数字化转型。
2015年时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18万人,到2018年,公司员工总数增长了8千人,达到18.8万人。与员工数相对照,两年的业绩分别为500亿美元,和超千亿美元,翻了一番。
这种对照不能完全归功于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但却是一个观察数字化转型价值的重要窗口——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华为在2015年提出“数字化华为”后,相关投资在2018年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对应千亿美元的收入,有超过20亿美元被投入公司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中。一项部门数据显示,仅为提高协作效率,华为“数字化会议室项目”的整体投资就近30亿元人民币。
这个比例和全球科技水平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比肩,如谷歌和亚马逊等;而在传统行业领域,像壳牌等公司,其数字化投资也已经占到了1%的比重。
国内制造业企业在这一比重仍相对较低,但趋势已经注定,否则国内对智能制造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也远不会如今天这般热闹——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制造的基石。
IDC全球IT支出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在2017年的IT技术支出达到974.5亿人民币,预计到2021年达到1328.6亿人民币,符合增长率8.1%,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强烈意愿。
不过即便数字化程度如华为,在其内部的研究中,对照德国工业4.0标准,华为的智能制造水平也仅被定义在3.2水平。
这种水平的差异,可以简单地用柔性制造中的产品线切换去理解。例如一条手机生产线既可以生产A款手机,也可以按需随时调整为生产B款,不同的智能制造水平就对应了这一切换的时间,和产能损失的多少。
尽管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华为,已经走在了智能制造的前端,但仍需要面对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几乎是全行业、普世性的。
姚茳认为带来这种行业挑战的原因至少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领域应用复杂;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产,却只在很少的领域得到应用。
IDC最新调研显示,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尚处在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二阶段,处于运行管理(第四阶段)和优化创新阶段(第五阶段)的企业占比极少,小于6%。
仍以华为为例,作为全球性的全流程的科技企业,其供应链涉及了约1.2万家分布于全球的供应商,要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进行效率提升,就会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
此外,新技术层出不穷与快速迭代也让智慧转型中的制造业倍感压力。IDC的数据显示,新技术从出现到被广泛应用需要3年左右时间,这期间由于新技术持续出现,数据复杂性的增长可想而知。
在数字化转型这个话题上,传统行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再没有谁能拥有那样海量的历史数据积淀了。
但目前的状况是,工业领域的数据资产中,只有10%的数据被感知和利用,占比高达90%的OT数据仍未能有效感知或收集处理。
作为科技公司,华为希望能够帮助制造业迎接这些普世性的挑战——作为制造型企业的经验,为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提供了参考。
华为正在大力投资AI。2018年,通过HUAWEI CONNECT大会,华为让它的全栈全场景AI能力变得广为人知。
在这之后,AI成为了其支撑工业客户转型新的战略组成——在稍早前举行的“2019中国制造峰会”中,华为大谈“平台+ AI +生态”战略,让在场工业界人士眼前一亮。
峰会中,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术顾问宁振波在公开场合盛赞了华为,称后者是他“最尊敬的一家公司,没有之一”,他评价说:“华为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但这个清醒的头脑不是先天的。姚茳说,华为十余年的经验只是验证了“只有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融合,才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他认为,在其上还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生态协作。
这一技术积累最新的结果,是华为为工业智能化转型所提供的数字化使能平台,它涉及了从芯片到云端的全栈能力。华为希望通过它来解决数据应用集成,和智能应用敏捷开发等问题。
华为从1995年起至今,在公司内部实施了大量数据库和新系统,用以提升信息化水平。在效率提升的同时,由这些新系统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系统数据间的集成和打通。
最终,一个后来被称为ROMA的模块解决了这种数据间应用集成的问题。例如,它将华为年底财报的周期从一周多,缩减到了目前的半天。
如今,ROMA成了“IT数据融合和服务支撑的平台”两个核心模块中的一个。这个平台位于“数字化使能平台”和应用层之间。和华为的AI能力覆盖多云环境一样,ROMA可以在多云间实现协同的同时,解决企业各个模块,各个系统之间数据集成的问题。
“平台与AI”最终成了华为面向工业用户智能转型的“方案核心”,但这并不足以支撑后者转型的全部所需。
显然,和所有科技巨头一样,华为对行业的理解远没有达到,甚至根本无法达到独自支持起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水平。
“要真正实现工业‘智’变,让人工智能能够在工业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离不开各行各业合作伙伴。”姚茳说,只有生态伙伴才有能力把华为的能力集成起来提供给最终的用户,实现价值。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解决方案部部长阁刚说,华为会用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经验,去满足行业通用的诉求,同时将类似API的标准化接口,交给生态伙伴与行业用户。
他说:“华为有一个限制,我们不会去深入到行业里面去做某个行业、某个具体的应用。”
相反,一些生态伙伴的经验已经成为了华为相关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姚茳说,那是华为生态的亮点:在华为云页面中,已经预制的通用功能有159种——它们中的相当部分呈现着生态伙伴的各种业务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家小型流程化工制造企业,而且没有那么多参数调优的经验,那么现在,你可以直接使用华为云提供的服务——其中的行业经验会足够领先,因为它们有可能来自于国内最好的化工行业数字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