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数字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新环境下,如何驱动产业转型、智能升级?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经济的嬗变?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答案的核心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路”。路是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建设基础设施无比重要。那么,数字经济时代的“路”是什么?现在,我们有了同一个共识:新基建。
日前,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的“新基建 新经济 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来自十余个城市的政府领导与政产研各界的专家共同探讨了新基建的未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如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样,新基建作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是我国实现稳增长、促创新的基石。
新基建站上风口,越来越多的城市抢抓新“基”遇,越来越的企业谋求新布局。可以预见,新基建将孕育形成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但“大规模”不意味着“乱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以科学规划为路径,以遵循市场规律为原则,同样重要且必不可少。
如何修数字经济时代的“路”,如何避免新基建误区,如何放大新基建的融合叠加效应,在论坛发言中,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分享了关于新基建的实践观点,抢抓新“基”遇,亦要实干、会干。
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避免一哄而上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新基建”概念。相对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突出特点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将它们凝聚在一起形成科技合力,是新基建发挥效用的源动力。
其中,数据中心是基础设施的基础,是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载体,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能力,补足数字技术短板,对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意义重大,并将成为数字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
于是我们看到,各地纷纷展开建设数据中心的工作。这项工作尤为重要,但数据中心建设不应该一哄而上,“数据中心要强调其共享性、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一哄而上的数据中心建设,将导致很多将来根本没有投资价值。”徐直军直言。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新基建投资能否物有所值,取决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在供给侧的经济型方面,要考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能否做到成本足够低、服务足够好?功能足够强?一些地方既不是电力丰裕地区,也不是客户集中的区域,也没有有效降低能耗的手段和办法,这样的地方搞数据中心就需要多斟酌。
对政府来说,数据中心建设是打造数字政府的必然途径,但同时更需考虑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基于自己客户的需求,基于自身的发展去规划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徐直军指出,“从华为角度来讲,我们全力发展华为云,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云服务。通过综合考察,我们选了贵阳和乌兰察布,作为公司的两个一级数据中心建设地点。贵阳可以覆盖华中、华南和西南,乌兰察布可以覆盖华北和东北,满足区域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在密集的客户需求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也建设了数据中心,以解决低时延应用的需求。”
同时,新基建投资能否物尽其用,还取决于在此基础上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黄奇帆指出,中国企业搞产业互联网不能再像搞消费互联网那样靠烧钱抢入口、靠赢者通吃的竞争手段,而是要注重开放共享、深耕产业链供应链具体场景,注重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产权保护和安全有序流转。
所以,发展新基建要遵循市场规律,重在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智慧城市运营商
进一步来说,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再有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也是如今每个城市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很多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运营。徐直军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是缺少一个智慧城市的运营商来负责投资、建设、持续运营,持续提供服务。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解决智慧城市运营商这个角色的问题,没有智慧城市运营商来负责投资、建设,持续运营,智慧城市很难可持续发展,很难可持续提供服务。”
这也正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所以,只有靠广大的伙伴协同起来,才能够共同承担好智慧城市的建设责任,才能够真正把一个智慧城市建好。当然,不只有建设,还有建设之后的运营。
如果说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建设打牢了地基,那么地基之上的房子、装修、家电才是智慧体验的开始。以此来说,应用同样是解决每一个城市各行各业智慧化的关键。而所有应用是靠软件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软件的价值,对购买软件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只有我们共同来解决对软件价值的尊重,解决软件的商业模式,才能促进智慧城市各个应用软件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彻底地真正解决城市的智慧化问题。”徐直军强调说。
当AI深入生产流程,经济社会价值突显
在新基建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成为整个社会、产业关注的技术焦点。
不过,当前,AI的价值、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不久前曾表示: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还是定制化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未来形成基于通用目的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形成开放式的AI能力平台和开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形态更加必要,以展现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不应高居象牙塔,否则也就失去了意义。华为通过近两年对AI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探索,发现AI不同于传统的IT,它不仅仅解决人的效率问题,还能够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徐直军指出,AI要进入生产流程,进入生产环节,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华为内部,AI就进入了华为的所有11大主业务流程、200个场景应用,包括销售、研发、服务、供应等。以供应链体系举例,华为业务遍布170个国家和地区,有190个中心仓,面临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为此,华为全面引入了AI能力,截止目前,订单履行周期下降了76%,每年节省70多亿成本。智能升级正在改变千行百业,华为也正在推动AI在各个行业进行丰富的场景应用,以AI优化生产流程赋能千行百业的产业升级。
当包括AI在内的新基建开始颠覆传统产业,使之走向数字化,例如跟工业制造结合形成工业制造4.0,跟物流结合形成智慧物流,跟金融结合赋能金融科技,那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投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和经济、社会价值。
新基建,实干是关键。华为号召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面对新基建的时代大势,都要争做实干家,敢干、实干、会干,用实际行动加速科技创新,用实干夯实基础产业,共同推动新基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