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爱,我懂! 刘一冰@爱踢边鼓 2020-03-09 11:59:22 ►我懂你!我陪你! 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暂缓了脚步,唯独教育没有停止。一场“停课不停学”的行动,正让传承了数千年的课堂教学,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出现。 这让鼓爷想到一句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人求知的脚步都不会停止。所以今天,鼓爷想跟大家分享几个不同时代的教育故事。 一 对于老师的做法,公西华表示不理解,“怎么能搞双标呢”! 讲完课,孔子正小憩,一杯香茗、几个茶点,屋外阳光明媚。 此刻,子路同学一路小跑,奔于老师面前,“老师老师,如果遇到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是不是应该立刻就去做呢?” 孔子端起茶盏,揭盖,推开浮去的芽尖,浅浅地抿了一小口。 待气喘吁吁的子路稍有平静,这才慢条斯理地答复,“你上有高堂,下有家小,怎么能想什么就干什么呢,年轻人别冲动,三思而后行。”听罢,子路怏怏离去。 香茗还未尽,冉有同学又出现在门口。施施然行礼,问候老师身体好,再寒暄天气不错。半晌进入正题,“请问老师,如果遇到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是不是应该立刻就去做呢?” 孔子一拍桌子,“赶紧!速去!” 待冉有离开,陪侍在旁的公西华再也忍不住,恭敬地请教,“老师,同样的问题,您会有截然相反的回答,还望老师指点迷津。” “子路为人争强好胜,做事不考虑后果,所以希望他以后遇事要多听取他人意见,思前想后更周全。”孔子起身踱步,窗外已是春色一片。 “而冉有呢,性格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所以希望他以后做决定时更果断一点,临事更果敢主动一些。” 这哪里是“双标”,这是“因材施教”。 站在窗口,阳光洒在孔子身上。公西华逆光望去,老师于光环中,影影绰绰…… 二 行乞整整三十年,创办学堂三所——这事听起来,是个玩笑吧? 大清山东人武训,贫苦农民兼文盲,在那个年代,这种身份注定是饱受欺辱。20岁时,决心行乞兴学——他的出发点,不是要改变自身的命运,而是兴办学校来改变更多他人的命运。三十年后,其所为印证了初心。 试想一下,一位乞丐白天乞讨,晚上继续做工、织麻纺线,每次讨到稍好的东西也都卖掉换钱,自己只吃最粗劣的食物仅果腹,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都有他孤独悲凉的身影…… 自轻自贱且无休止地装傻卖乖以博同情,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半文一钱,而这样如蝼蚁般苟活的日子,要持续整整三十年……常人怎能体会,这需要一种怎样的信念与意志来支撑。 三十年后的光绪朝间,武训在家乡建起第一所义学,学费全免;两年后,兴办了第二所;再六年后,第三所落成。 也就是在第三所义学刚刚传出郎朗读书声,这位一生不娶妻不置家、对这个世界尽付所有而未得丝毫回报的“伟大的平民教育家”,离开了人世。 《清史稿》称,“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三 “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谈到教育,再也没有这句话更让人提气的了! 民国时代,“四川王”刘文辉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被赶出了四川省。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到了荒僻之地西康省竟然十分的消停,闭门思过之余大抓教育。 教育界大腕孙明经于1939年去西康拍摄纪录片,奇异之事赫然:学校建筑皆修得宽敞坚固,当时的一流标准;而那些政府部门则老旧,甚至破败,一看就是经年旧物。 问其缘由,一位县长的回答,即是那句而今谈及仍万分提气的痛快话——“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尽管很不“法制”,甚至这句话本身是否杜撰至今还未有定论,但其间所含对于教育重视的一片赤诚和温情,无不令人感动与共鸣。 四 鼓爷:看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何感触? 边仔:讲的都是教育,很温暖很感人…… 鼓爷:年轻人啊,凡事要用心去体会。其实呢,教育的实质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归结到底仍是“以人为本”。 边仔:鼓爷所言极是。 鼓爷:古往今来,尊师重教始终是一件神圣、崇高的大事,浸润在每一个华夏子民的血脉中,而同时更是一件充盈于衣食住行、家居日常的“小事”。 教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幼时背诵的唐诗宋词中,存在于历代先贤的榜样光环中,存在于我们从小到大就读的学校里,存在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存在于身边人的言传身教中……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大爱”。 边仔:鼓老师,您既有高度又具细腻。 鼓爷:年轻人要多思考、多总结。所谓“医者仁心,师者爱心”,我们每每谈及教育的话题,或是讲述教育的故事,会油然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厚的温情。 这种温情体现于孔子式的博大与谆谆教导,体现于武训式的坚韧与忘我,甚至体现于刘文辉式的“粗暴”…… 边仔:说得太好了,鼓老师,请接受我的跪拜。 鼓爷:年轻人不要搞那些阿谀奉承嘛,咱们接着讲故事…… 五 小李同学对着屏幕傻乐,身边的大李也是一脸的乐傻。 学校停课,学业不能停,那就在家上网课,小李同学顺便有了一台属于自己专用的新电脑。 这个春天很不美好,疫情阴影之下,一片凛然和肃杀,即使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难得和孩子如此亲密且长时间共处,当爸的大李也是五味杂陈。平日里早出晚归,父子间的亲昵总是碎片化的。当年孩子出世之时,望着那张皱巴巴的小脸,大李甚至是泪流满面,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快乐、一定要让他幸福。 转眼已是十在孩子面前,他的智商总会迅速拉低,傻呵呵地享受着父子温情;而他的思绪却总会如野火飞蝗,跳跃且漫无边际。 “亲爱的儿子,我想和你聊聊。聊聊秦砖汉瓦、唐诗宋词,聊聊琴棋书画、吃喝玩乐,聊聊社会万象、人生百态,聊聊苟且与远方、科技与生活,当然还有你的电脑和WeLink,……” 很应景,电脑正播放着歌曲《余生的所有》,大李陶醉在自己唐僧式的呓语中。 六 边仔:今年春天确实很不美好。故事很温暖,也有点伤感。 鼓爷:谁说人生的悲欢并不相通?你一个单身汉,就已经很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 边仔:这个故事,我怎么觉得有点游离于刚才的主题呢?还有,WeLink是什么东东? 鼓爷:想不到颇有慧根的边仔,也是很会聊天之人。故事还没完。 七 有了电脑就可以上网课,和老师、同学们随时互动,还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小李同学很欣喜。 他当然无需知道,实现这一切的其实是——华为WeLink智能工作平台及其解决方案。 并非是因为他年纪还小,而是“科技改变生活”从来都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着,普罗大众只需欣然地去享受科技,及其“工具”带来的显著便利与快捷即可,正如钱钟书所言“知道鸡蛋好吃就行,何必管下蛋的鸡呢”。 不过,大李这位IT人熟识其间种种。“首先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进而要理解行业、理解客户的痛点,最终落实到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番略显空洞晦涩的术语,翻译成口头语,即是——“我懂你”! 华为WeLink就是这样,“懂得疫情之下教育行业面临的困难(不能线下面对面),以及需要什么(线上会议及交流);还懂得如何帮助教育行业走出困境(WeLink及行业解决方案);更懂得始终与客户在一起”。 陪伴在孩子身边,大李在心里整理着以上这大段话,不觉暗暗给自己点赞。 华为WeLink广泛地应用在政府、教育、医疗、制造、安防、物流、互联网、电力、金融等行业。 之所以大家更多的在教育行业见到,只是今年疫情之下,作为“被明星”的华为WeLink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曝光率大大增加。 而事实上,纵览华为在各行各业的解决之道,无不贯穿着“我懂你”这一简单却深刻的理念。 当然,这些是没法和儿子聊的,等他再长大些吧——大李紧紧抱了一下小李,接着傻乐…… 八 边仔:嗯嗯,这也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我读懂了,关键词是“我懂你”! 鼓爷:年轻人知道的太多了。 边仔:这个大李,应该是来自华为的ICT人吧? 鼓爷:你说呢?…… 本文由 刘一冰@爱踢边鼓 发布在 智会社新媒体,转载此文请附作者来源及本页链接。https://www.ai-club.com.cn/network/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