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数据可以铭记一切,
那么历史永远不会逝去。
如果数据可以预见一切,
那么未来已经到来。
故事要从变压器说起。广州供电局有多少变压器?这显然是超出了数学范畴,物资部门、基建部门、调度部门,都会以他们对“变压器”的定义,给出不同的答案。类似的问题,你们家里有多少双鞋子?我们都在喜新厌旧,几乎没有家庭会为每双鞋子,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档案,鞋子的数量永远就是一个谜。
大数据从传统数据库表开始
“盘点数据资产,广州供电局前后历经了5年,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孙煜华是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信息与大数据领军人才,他同时还担任着“数据资产财务总监”的角色,负责将广州供电局所有数据资产,进行清理归档。
回到前文所述,不同部门对“变压器”的定义并不相同。物资部门以购买数量计算;基建部门以施工交付数量计算;生产调度部门则以加电挂负荷数量计算,这就是不同的责任分工导致他们对“变压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也导致了数量认知上的差异。
数据也是如此,数据来自于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标签参差不齐,标准也不统一。此前,在上百个业务系统中,广州供电局历年来已沉淀下数万余张数据库表,每张表都有数万乃至数亿条记录、数十个字段。
“在将这些表‘吸入’数据中心之前,需对数据进行逐条梳理。”孙煜华更关注以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但在数据创新之前,数据治理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此工作即使是熟练的数据工程师,平均每两到三天也只能清理出一张干净的表格。这就意味着150人/年,才能完成1万张表格,数万张表格中记录的PB级数据,这仅仅是存量数据的情况,加上后期的系统维护,整体工作量可想而知。
数据库上接管子
言归正传,为何要将数万张表从传统的数据库中,归纳治理统一“吸入”数据中心?如果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将数据资产清理入库,显然是枯燥乏味,但简述此前的状态,就可理解单调工作背后的意义。
“每个分析系统都希望直接从业务系统中‘抽数据、接管子’。”数据的衍生价值,早已被广州供电局充分认知,但此前的模式是,凡涉及新应用开发,工程师都直接在生产应用系统上,开发数据接口,孙煜华将此形容为在数据库上“接管子”。
这显然是权宜之计。基于传统“接管子”模式,广州供电局每年用于开发数据接口的费用,多达上千万元,而且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尤其是生产营销系统,因为存储着最有价值的核心数据,也被各类分析系统“盯上”,接入了无数条管子,“这极为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孙煜华说。
回到前文所述,广州供电局这才最终下决心,将数万张表中数据,逐一清理归档。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与其到直接在业务系统中“拖数据”,不如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即打破业务系统壁垒,将生产数据、计量数据、管理数据、试验研究数据进行汇集,形成数据中心。“当然,共享的不是原始数据,而是标准化后的数据”孙煜华说。
五横、两纵、三朵云
时间再回到五年之前,也就是在广州供电局进行数据治理的同时,其也开始尝试与星环科技合作,双方共同规划建设“五横、两纵、三朵云”的数据中心架构。其中,“五横”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加工、多租户数据集市、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两纵”指数据中心监控、数据资产治理;而“三云”是平台云、数据云、应用云。
尤其是基于星环科技TDC(数据云)解决方案,广州供电局的数据中心,可以较低的成本部署在云中。对此,孙煜华表示,云是资源的分配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云又多了一项职能,它是一个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场所。星环科技数据云解决方案支持动态扩容、缩容,提供了弹性的资源共享,保障数据、资源、应用之间的隔离,支撑了广州供电局的多个生产系统和示范应用的落地应用。
目前,广州供电局基于数据中心已经实现了停电损失风险评估与预警、电力负荷特征指标挖掘、电网客服渠道运营分析、用电能耗分析、智能闸机/门禁检查系统等十余项应用。
举例说明,广州供电局以可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行业用电、区域用电能耗分析、大客户用电能耗分析、居民家庭能耗分析,掌握客户的用电特征,有利于指导客户节能减排。同时,以中心为基础,使用Holodesk表(AgroDB),利用SSD来加速报表的查询和分析速度,广州供电局还实现总体、行业、大客户,及居民家庭用能水平的多维分析。
更远的远方其实不远
当然,广州供电局的数字化转型,绝不仅仅是规划建设数据中心,或者说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模式,驱动企业内部开发、应用模式的转型。如果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数智混沌、数智觉醒、数智赋能、数智孪生、数智自治、数智进化等几个阶段,正如孙煜华所说:“多数企业还处在从数智混沌,向数智觉醒的过度阶段,而产业龙头企业则一定要率先实现数智赋能。”
“现在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一定要成为未来数字生态中的核心企业。”孙煜华希望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如果错失机遇,不能成为数字生态中的核心企业,就很难保住产业龙头的市场地位。
广州供电局,以及南方电网一直处于产业龙头地位,此前提供发、输、配、用等全产业链服务,可接触到最终真实用户,处于产业链高端。但“新电改”方案出台后,发电端已经拆分独立,售电端也在试点市场化开放经营。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数字化生态建设,电网公司不生产电力、将逐渐沦为电力能源的搬运工。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广州供电局已经可在私有云、DevOps与微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实现技术输出,而物联网生态才是其终极战略目标。“BAT公司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但电力企业一定会站在物联网的风口。”孙煜华说:“未来供电局不仅是电力能源服务商,还将成为数据服务商、物联网服务供应商。”
事实上,电网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物联网基础设施,电力光纤网络四通八达,已经连接到每一栋居民楼、每一座工厂。而其正在投资建设的智慧路灯、智慧电房、智慧工地、智慧变电站,也都将构成了能源互联网的节点,自动驾驶可以依靠智慧路灯进行导航,而未来的智慧变电站,也将为企业就近输出边缘计算能力。
“目前,广州供电局数据已经与广州不动产管理数据、智慧城市数据打通,在二手房交易、城市公共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煜华说:“基于用电数据就已衍生出多类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的数据服务,但这只是能源物联网服务的一小部分,未来基于送配电数据,还将有更大的市场价值,才更能体现出能源物联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