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与服务』

校企联合,共寻ICT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并非拷问学校之责,而是推动全社会积极思考、探寻培育人才的机制和解决之道。


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创造型以及发现、发明型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向前发展,都有赖于人的推动,无人不以成事。然而,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始终存在着巨大鸿沟,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人才的培养,远非学校自身就能够全部承担,而是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共同努力。这其中,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远超人们的想象。


 

华为生态大学“2019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已经进入到决赛阶段。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进入决赛的同学。这位男生今年大四,信息工程专业,他表示“很喜欢这种比赛形式”。


“大学课程更多的是理论,而华为大学生ICT大赛更注重实践。通过整个赛程,我们的实战经验以及工程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比赛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拿出创新的设计方案来。”


该同学还是团队的队长,“大赛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我们在团队协作上的经验,我作为队长要去协调队员,合理分工,给伙伴们加油打气,遇到困难要想办法继续推进。”


 

“华为大学生ICT大赛”有如此大的功效?我们有必要再简要地回顾一下。


作为全球ICT产业的领军企业,华为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ICT学院校企合作计划。如今,华为已经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0多家院校,展开了“华为ICT学院”合作,每年培养45000多名学生。这其中,国内已经建立了超过300家“华为ICT学院”,以及40多所“创新人才中心”。



简而言之,“华为ICT学院”的课程,是将最新的ICT技术及应用融入到教学中,以实践案例与项目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弥补高校缺少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短板,使得学生们极大加强了产业与教育的结合。


“华为大学生ICT大赛”也随之而生,通过比赛来进一步考察、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同样,大赛内容也与当今前沿技术结合紧密,体现了产业的趋势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今年度的“2019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分为“实践赛”和“创新赛”:前者,以培养和考察大学生ICT技术实践能力为目标;后者,则聚焦当前正热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方向,以考察学生的创新与合作开发能力为目标。


目的决定路径,而路径推动目的,两者是统一体。


对于ICT人才的培养,华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尝试。


“过去的三十年,华为努力将人力变成人才。”华为企业业务副总裁马悦,对此指出,“华为将多年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等分享出来,以ICT产业长期积累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持续投入,构筑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的使能平台。”


华为企业业务副总裁 马悦


人才的源头主要是学生,通过“华为ICT学院”的学习以及“华为大学生ICT大赛”的考察,华为希望让学生从大学就了解产业的最新技术,让学生能够快速对接产业需求,同时注重实践及团队协作,进而不断培养出创新、创造型人才。


如前文中那位大四同学所言:“其实,通过这次大赛,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比赛本身,还有更多。”


 

不仅于此,华为还在ICT人才就业上积极投入,打造华为人才生态建设的完整链条。


“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即是这一决策的落地。其目的,在于搭建高校人才与企业的直接沟通平台,一方面推动校园人才从学生到职场的快速转身,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实现人才的吸纳和储备。


其具体做法之一,比如“双选会”上,由华为组织其客户与合作伙伴进行企业招聘,而非以往单个企业的自发行为。这样做的益处很突出,华为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皆是信誉资质良好、实力水平上游的企事业机构,其用人标准和需求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承诺也更加严谨。



“双选会”并不只是单点的招聘事件,还会依托“华为生态大学”,从就业学生的培养到输送,都会做大量工作,从而打通高校人才的职场通路。


另外,还能够更高效、精准地解决ICT产业供需错位的问题,做到优人优岗,这一过程同时也帮助企业降低了人才的使用成本。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是华为的企业愿景,具体表现在教育领域,即——将华为与院校联接在一起,将教育与ICT联接在一起,将大学生和企业人才需求联接在一起。


 

已经进入决赛的大四男生,正在全力准备2019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创新赛决赛。谈及未来,“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方向是人工智能,重点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希望硕士毕业后,可以去企业工作。”



“不断培养、吸纳稀缺的ICT人才,并高效、精准地与企业对接。”华为企业业务副总裁马悦,在上届大赛总结会上强调,“华为要建立起人才生态链条,持续为产业和生态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


“钱学森之问”,值得全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卓有成效地建立人才的培养机制,如何持续不断地向ICT输送创新人才,华为与高校之间的“校企联合”模式,已经寻觅出一条成功之路。


未来,我们还希望看到有更多样、更有效的积极探索……





 推荐其他热文:

 

 

 

 

Forrester Now Tech 亚洲DMP榜单发布,谁在领跑中国DMP市场?

上一篇

当数字大脑遇到智慧城市,碰出不一样的火花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热门标签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