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眼望着熙攘的科举学子,唐太宗志得意满,盛唐的天空群星灿烂。
历史向前的步伐,无不由人才来推动。
而今,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不再仅仅由学校来完成,企业同样也是园丁、苗圃,为社会及市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比如华为,其“华为生态大学”极富针对性且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ICT产业的持续发展更添一份动力。
二
从“不懂技术”,到“全省电力一张网全由我一个人管理”,听来有点匪夷所思。
大学专业学的是电气自动化,进入江苏省电力公司之后,裴培的工作主要是“数据网络”,即电力调度、用电管理及用电安全等。
“学的是强电、做的却是弱电”、“不懂技术去搞管理”,这些对于裴培而言,当然有一些困难。
不懂就学习。开始的几年,他晚上的时间几乎都用于学习、受训。“主要是通过泰克教育的远程培训课程,在理论和实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泰克教育”,是“华为授权培训合作伙伴(HALP)”。华为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的项目,主要由HALP来实施落地。目前有43家,设立有90余个培训点。2018年,HALP培训量就达到了3万人次。HALP合作计划中分为三个级别:认证级、优选级、领先级。其中,有三家在2018年通过了领先级认证,“泰克教育”即是其中之一。
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华为将这类“人才生态伙伴”与销售、解决方案、服务、投融资合作伙伴一同,列入“华为合作伙伴”战略全景中,这五类伙伴是华为大生态的基石。
经过不断的学习,以及通过了华为的HCIE认证考试,“对自己的工作帮助促进非常大”,裴培对此感受很深。他总结,“一是从不懂技术到驾轻就熟,二是谈到技术方案时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三是在运维时自己具备相应的能力处理网络故障。”
学无止境,去年开始,裴培又学习着华为的通信和安全认证课程。
三
朱锦祥,是一位“纯华为”。
此前在联强国际,他就是华为业务的对接人,从售前到售后再到销售,角色在不断变化、升级。如今,在广州铠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他已是华为业务的总负责人。
三年多来,不断和华为打着交道,且快速成长,对华为了解很深。
平时会经常在线上学习“华为生态大学”的课程、视频等,线下积极参加华为的培训。朱锦祥是个有心人,“我经常会主动跟着华为的产品经理去拜访客户,不管是否能帮上忙,就是去学习。”不仅如此,与华为各个方面的接触面都很多,“很注意关注并总结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交流、如何做事。”
华为带来的支持帮助,还不仅于此。朱锦祥同时还负责公司的员工招聘及培养工作,对新员工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去华为生态大学学习。
“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你需要获取什么样的支持,你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华为都给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内容,并且与我们实际工作需求都非常契合。”
华为的种种内容,已经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四
年轻的辛国栋,是华为体系中快速成长的一个典型。毕业后入职仅一年,就做到了900多万的业绩。
山东百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华为在山东省的金牌合作伙伴。“我们完全跟着华为的架构和理念向前走,这是一个先天优势。”
辛国栋并不是销售天才,一开始也很多都不懂,那就在线上不断学习,华为大学的知识量很全面,从浅入深,各种技术、案例、解决方案等都很详实。
同时还有大量线下的各类日常培训,以及专项培训,比如华为推进地市下沉战略,在山东多个地市举办的“百城拓耕•拓展精英特训营”等。“进行全脱产的封闭训练”,辛国栋对此感受极深,“训战结合、言传身教”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我在项目运作及销售方面的实战技能”。
收获来自于努力。这位特别上进的年轻人还提到,201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与往届相比,这届大赛上增加了一个销售赛道。
“我就利用晚上以及一些碎片化时间,学习准备,华为生态大学APP中也有很多相应知识和案例分享,帮助很大。”经过层层考试,他最终获得“地市销售综合赛道一等奖”。
五
华为企业业务在2011年成立之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与之展开了合作。
王隆杰老师见证着华为这八年来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以及卓有成效的生态建设,也始终参与着这场颠覆旧有市场格局的变革。
“我们是第一所加入到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的学校。”他介绍,此前华为的课程多是面向社会工程师,还未在学校中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做一定的改造,在学校中落地、落实。”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师资,其次是建立实训室,还有就是要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形成课程体系。
从高中生进入大学,这些学生的基础与社会工程师远不能相比,所以需要设置一定的前导课和基础课,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面向社会的培训课程进度很快,“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作出调整,让学生们能够消化吸收”;另外,与传统本科将理论和实践分开不同,“我们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中,讲完就动手做实验,理论和实践相互呼应”。
在前导课及基础课结束后,就会根据不同的方向如网络、云计算等,进行专业的课程安排,并将华为更多的内容融入其中,不同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进度也不一样。
经过这些必修课的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都会拿到华为的初级认证HCIA,“这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要求”;还有一些如HCIP/HCIE等中高级认证,“学校会有一些社团提供进一步的培训,鼓励这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考中高级认证。”
王隆杰表示,学校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主要面向华为的合作伙伴,“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华为生态体系中”。
六
一直以来,ICT人才的绝对供给和培养周期,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节奏,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瓶颈。
据2018年《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这几年对于ICT人才的需求量呈现20%以上的增长,而实际供应量的增长不超过10%,这之间的供求缺口在2017年竟然高达765万人,到2020年此缺口将超过1246万人。
如何解决?“华为生态大学”给出的方法论是——“开源节流,加强供给”。
开源,是指华为和各类人才伙伴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规模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高效人才,增加人才的绝对供给。
节流,是指聚合产学研各界的优质资源,对于已经进入ICT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养,缩短新人胜任岗位的时间,帮助其能力普遍提升和职业进阶,这样的效果是提高了单位产出,进一步降低对人员数量的要求。
加强供给,就是在人才供需双方的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桥梁,让合适的人才流入到合适的企业,使得人才的供给更加有效。
七
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同期还举办了“华为生态大学年会”。会上,因在不同领域做出的优异成绩,一些伙伴被华为授予“ICT人才生态行动大使”——本文上述四位伙伴,即列其中。
“我们要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引用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所言。
他表示, ICT人才生态建设需要最优秀的人和最优质的资源,这需要产学研各界形成合力。今后华为将一如既往增加投入,成为连接各方力量的纽带、培育未来ICT人才的土壤,希望华为生态大学真正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
四位伙伴的故事和经历,只是万千华为伙伴的缩影。
在与华为一起走过的日子里,他们既是华为生态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共同构建着这一方沃土……
推荐其他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