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于自我的找寻,有时候需要一种蓦然回首的契机。
十年前,正青春无敌的刘凌子进入互联网行业,网易公司的快节奏给她打上了极深的烙印。之后,去美国读MBA。几年的经历和见闻,她更加坚定了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决心,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及IT行业,她欣然拥抱。
回国后,有机会进入微软,那已是四当时正值微软有一个全球轮岗的项目,到别国工作是什么样的感受,刘凌子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微软美国总部和英国微软的这一段工作经历,让她眼界大开,也深深爱上了这个IT巨人。
时间就这么悠然流逝,刘凌子适应着一切,按照自己的设定一步步前行。
微软创业扶植计划项目负责人 刘凌子
二
回到中国微软,她负责微软技术生态的推广工作。
先期的工作模式,还是那种“我说你听”的套路,微软人在台上“布道”,台下不管是合作伙伴还是用户,静心听讲而已。
“市场上有很多平台,伙伴和用户有多种选择,当你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趋势所在,同时推进的速度也赶不上友商,就会很纠结。”
“后期,我们越来越强调,要去聆听伙伴、用户的所想,去看市场的接受度,去研究如何帮助伙伴,去加快自身的响应和反馈。”她和团队同事更多地走出去,线上的社区、线下实地拜访,甚至下班后或者周末都前往伙伴那里,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讨论哪些话题,什么样的形式受欢迎,即使和微软的业务无关,也尽力去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而藉此项目,刘凌子的视野和工作范畴骤然放大,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也正符合她外向的性格,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是其能力所在——聆听伙伴和客户为刘凌子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一契机恰逢其时。“我们越来越贴近市场,微软明显快起来了,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变化,就在主动中发生着,一切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
三
微软远不止Windows、Office,在数字化转型席卷全行业的当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平台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微软内部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云为先”,即是Satya Nadella时代看到世界的角度。
微软CEO Satya Nadella
如果是软件,直接交付给客户并做好服务即可;而对于平台,厂商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协助合作伙伴在此平台上开发出更多应用。
所以,微软将自有各类平台产品(特别是微软智能云Azure)化为“桥梁”,连接起两端的合作伙伴(SI/ISV等)与客户,并帮助合作伙伴基于微软产品而开发出客户需要的应用——这是微软现今最主要的生意模式,这也正是刘凌子及其CSE团队目前的工作。
四
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总经理严飞,对CSE团队的具体工作,也有形象的描述——我们就像是一群海军陆战队员,带着微软的产品,与广大的合作伙伴一道,冲锋陷阵、抢滩登陆,去解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各类现实难题,以及业务场景中的各种“痛点”。
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总经理 严飞
显然,SI/ISV合作伙伴不仅是CSE的亲密战友,同时也是CSE面对的直接客户,双方并肩作战,一同服务于终端客户。
单纯售卖产品早已经是过去时,微软此举不仅是重塑业务模式,更是构建、营造三方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系统。
解决客户在使用微软产品、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CSE的使命。尤其在微软Azure云平台的推广上,不仅将其作为存储、虚机等基础功能,更重视客户在PaaS层的应用,“特别是ABCDE五个技术领域,都能够让客户用起来”。
严飞具体介绍:A即人工智能AI,B是大数据Big data,C指Compute cloud application,D是Digital interaction(微软HoloLens MR技术),E指connecting everything IoT技术。“接受这五个层面的技术,不仅着眼于当下,更意味着未来的持续更新、持续集成的过程中,客户会不断选用微软的技术。”
同时,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微软产品存在的问题,或是还没有提供的功能,“我们希望将这些问题找出来,将客户和市场上的声音带回来,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不断修正更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他另外提到,CSE团队成员皆是微软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号称“两手硬”:一方面技术非常强,能够不断跟进技术和行业趋势;另一方面都非常善于沟通表达,能够将其积累的行业知识和微软的新技术传播出去,“我们曾经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布道士”。
五
“布道士”一词,如今已被“赋能者”取代。
进入微软,刘凌子一直与行业创新及创业者打交道,特别是在CSE业务上,她不仅“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更是满怀激情地投入。
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兼之活跃的性格,正如严飞提到的“两手硬”,如今已是微软创业扶植计划项目负责人的刘凌子,与这项工作非常匹配。她笑称,“正因为处在技术和业务的前端,需要自己既有市场的烟火气,又具备一些geek的精明和干练。”
不仅倾听客户的需求,更需要与合作伙伴一同,将技术创新落实成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解决问题——从微软技术的布道士,转变为创新技术的赋能者(enabler),并最终成为客户和合作伙伴业务的赋能者,刘凌子认为这一角色的转变,不仅是针对自己和CSE团队,也是微软业务战略的转变。
六
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职场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再增加一些“爆点”,那岂不是更令人兴奋?
总体而言,“创业型企业的技术能力普遍比较强,他们最关心的是在微软的技术平台上,如何能够进一步拓展商业机会”。而微软作为一家超过40年历史、起源于企业服务的巨无霸,覆盖从世界500强到全球各类的大中小型客户,这是微软的天然优势。是否可以采用一些更为直接的方式,将创业型企业与广大客户对接起来?
同时,面对日益升级的客户数字化转型诉求,微软内部的销售团队需要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更大的价值,而非简单的推销产品。
微软及其销售团队、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三方面互为需要,已经构成利益价值的共同体。
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总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于是,行业解决方案黑客松落地。
七
初识刘凌子,你很难想象这位职业、干练的姑娘,竟然蕴含如此大的能量和爆发力。偌大的黑客松竞赛项目,从创意构思到筹备招募,再到沟通执行,所有环节、事无巨细皆一一把控,“总指挥”的战斗力爆表。
我们再简要地回顾一下行业解决方案黑客松项目——
与可口可乐和百威英博等大客户进行深入沟通,明确客户的需求和具体的业务场景;确定黑客松命题,并甄选参赛企业,最终四地25家高质量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参赛;微软携手大客户,为参赛企业开展两天的解决方案黑客松,开通Azure服务并提供相应工程师技术支持;对接参赛企业和客户高层开展业务讨论。
竞赛的过程和结果,令人欣喜。参赛的这些创业型企业,针对两位大客户的业务需求,在微软平台上开发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效果显著,表现出极强的专业度和业务方案创新能力。
刘凌子拿出一些数据:获得竞赛第一名的企业,加入了在创业圈内极具影响力的“微软加速器”;原计划可口可乐及百威英博将一共选择8家企业进行业务探讨,由于参赛企业的方案都特别出色,最终选择了家;经过进一步考察,两家大客户已经将其中几家参赛企业发展成自己的合作伙伴;招募的参赛企业通过竞赛而与微软熟识,与微软行业拓展专家团队和微软加速器建立起联系,最终有7家成为了微软的合作伙伴。
八
行业解决方案黑客松的成功,也得到了微软亚太总部的重视,据称正在研讨向更多的国家复制推广。
对于刘凌子而言,这只是她在微软一个闪光的节点,自信的她更加认识了自己。微软“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企业氛围,会给她更大的舞台。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赢在起点,而是赢在关键点或转折点。
刘凌子经常加班,除去日常工作的繁忙,她总是有学不完的新知识,做不完的新鲜事。
她提到一个细节,某一天在公司加班到深夜,之后还从中关村赶往国贸的健身房锻炼身体。不再是白日的嘈杂凌乱,午夜的北京,璀璨灯火下,静谧而美丽。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都很美好。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
刘凌子
也并非喜欢忙绿,而是空虚使人懈怠,永葆活力和激情比什么都重要。
九
Satya Nadella在其新书《刷新》中提到的“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如今已经成为了微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条,这同时反映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上——“不是与他人竞争,而是和自己赛跑”。
所以,刘凌子要做更好的自己。
其实人生,不就是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