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内鬼是企业面临安全威胁的第二大黑客”,这句话虽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失实。2年前,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Verizon发布的数据泄露报告发现,在调查的几万起安全事件中,源自内部威胁的比例占到了25%。
原本该是企业重要资产的守护人,却偏偏成为公司内部数据的泄密人,这样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企业没有间断过。根据公开资料,苹果、三星电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曾因员工泄露商业机密而被起诉。
高科技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信息泄露风险,即使如同苹果这样的大型企业有着完善的信息安全规范和制度,但也不能杜绝数字资产的流失。
尤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深入应用的今天,数字化改造打开了更多风险外露的“界面”。这其中,因员工自带手机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带来的移动端风险尤为严重。如果说,传统上我们所理解的企业数字资产和业务数据由防火墙等形成的边界防线所保护,那么移动端设备的渗透应用则冲破了这道防线。移动业务面临新的挑战,比起传统PC端,风险点更多,控制点更琐碎,技术要求更专业。
对于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生命线的高端制造业来说,该如何对员工自带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为了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当然,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洞悉问题出在了哪?
指掌易智能制造移动防泄密方案,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大量的影视素材常常呈现这样的场景,窃密者通过拍照进行商业机密的窃取,的确这样的手段简单而又不容易被察觉。事实上,在现实中类似行为也普遍存在,当然风险也不仅于此。
作为领先的移动业务安全厂商,指掌易在制造业进行了大量的移动安全实践,在其看来,制造企业的核心需求主要有:防止物理场所拍照泄密,因员工设备丢失、不合规接入等导致的数据泄露,以及各种通过移动设备采集到的业务数据不能得到及时保护造成的数据外泄等。
为此,指掌易推出了智能制造移动防泄密方案,在充分尊重用户个人隐私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业务数据采集外泄、数字资产流失、核心物理区域的拍照泄密等问题。通过事前有防范、事中有保障、事后有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打造一体化、移动化保障平台。同时,面向访客的移动数据防泄漏方案,妥善解决了访客进入核心物理区域拍照泄密问题,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机型适配性,极佳的用户体验。
除此外,指掌易还为制造业移动巡检与数据采集场景推出了移动业务安全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安全采集应用,将采集到的图片、视频、录音直接通过加密上传到指定服务器,排除本地存储的风险。
指掌易将移动设备功能限制、数字资产防泄露保护、业务快速交付、优化用户体验等多种移动化保障工作通过统一平台来实现,简化了运维流程。
据介绍,指掌易制造业移动业务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先后应用于友达光电、赛科石油、江苏超力电器、金川集团等多个头部制造业客户,获得高度认可。
助力客户业务成功,互相成就
值得一说的是,指掌易获得客户高度认可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帮助解决好了移动业务安全问题,而是完成了助力客户业务成功、互相成就的过程。
指掌易服务于企业客户不是简单地交付一套解决方案,而是帮助客户快速、高效地解决掉问题。
简单理解,以传统安全厂商为例,很多时候只是向企业交付的一个工具,具体怎么用、保护什么业务往往成为客户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安全是安全、业务是业务。这种安全和业务隔离的现象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但站在客户的角度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指掌易的出发点即是如此。
这种理念最直观的体现在对客户业务效率的提升上,以指掌易服务的新零售客户举例来说,不仅帮助实现了移动贩卖机的数据安全保护,还实现了远程调试运维、合理设备投放建议等贴近业务的价值服务。不止于安全,借助安全手段助推业务提升成为指掌易获得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客户认可的重要原因。
坚守初心,用技术创造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指掌易提供的并非是工具型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贴近企业用户实际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这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不过,指掌易愿意坚守这样的初心:以安全为基础,提升业务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
指掌易从2013年成立,用了3、4年时间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打磨,2017年形成产品初步市场化,并在之后的两年时间快速在移动业务安全市场走向领先,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指掌易移动业务安全与赋能平台稳扎稳打不可分割。
作为指掌易的两大移动业务安全核心技术和理念,VSA(虚拟安全域)和SAME(移动业务安全架构)已成为行业内追捧的对象。源于此,从最开始的拥有移动端核心技术,到形成平台产品,再去演进场景产品,通过将通用技术沉淀下来结合客户需求的深切理解,指掌易的行业方案产品不断扩展和深化,如今已覆盖军队、制造、金融、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
为各行业移动业务安全持续赋能,到今天,指掌易的产品方案已覆盖超过20个行业1000多家头部企业客户,并且处在300%的增长中。
由此增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移动化的发展浪潮,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趋势,移动化更是一个发展大趋势,选择移动业务安全赛道,指掌易坚信用技术可以创造业务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