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G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当云越来越普及,当AI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一个又一个核心数字化技术变得越来越普惠,我们还仅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智慧城市、围绕边缘业务改造的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吗?
显然,不会!
让智慧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切入企业运作的全场景、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惠及每个组织、每个家庭、每个人,这时,智慧的价值真正得到突显,这就是“全场景智慧”。
在华为全联接2020上,华为对全场景智慧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打造行业智能体,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
2年前,华为提出了全场景智慧生活,以智能终端为入口,提供极致的数字化生活体验。今天,华为将全场景智慧能力延伸至城市、企业、行业等To B场景,又将会带来什么?
“5机”协同:打开全场景智慧入口
顾名思义,全场景智慧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智慧,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场景的智慧,而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场景智慧打造,从而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对全场景智慧理念的阐述,它是针对全受众、全业务、全行业、全流程的智慧体验。具体来说,全受众让普通民众、政府、企业、组织、机构均能感知和应用;全业务对端、边、云全覆盖并实现协同;全行业让商业和社会价值惠及千行百业,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全流程涵盖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城市治理等智慧化场景。
也就是说,全场景智慧通过将智慧体验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让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都能享受到数字化技术发展的红利。至于说,是什么驱动智慧体验深入覆盖到全场景?在华为看来,“5机”协同打开了全场景智慧的入口,使能数字化转型走向智能升级新阶段。
侯金龙指出,“5机”是指5个机会,也指5种技术,即“联接、AI、云、计算、应用”。其中,以5G为代表的联接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覆盖和万物感知;AI技术通过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与业务主系统深度融合,解决关键问题;云加速区块链、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使用,打造快速创新平台;充裕、经济、绿色的算力,为全场景智慧发展打下基石;行业应用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
在这5大技术领域,华为进行了持续投入。例如,在联接领域,华为提出了智能联接的理念,打造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和超自动化的网络,使能政企的智能化升级;在计算领域,华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算力;在云服务领域,华为云目前已在全球拥有23个区域,发展了150多万开发者;在AI领域,华为致力于把AI应用于政企的主业务系统,通过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打造AI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它们既是华为推向市场的驱动全场景智慧的5大技术,更是为产业建立起来的5个机会。联接、计算、云和AI技术就像100多年前的电力,而行业应用就像家用电器和工业电气化。进入数字化时代,华为通过围绕“5机”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与客户、伙伴协同创新,如同电力驱动电器般让全场景智慧成为可能。
智能体:驱动可进化的全场景智慧
当然,技术并非一成不变,否则也就失去了意义。“5机”深度融合进一步形成了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智能体,打造智能体亦是实现全场景智慧的有效路径。
以云网边端协同为最大特征的智能体通过“5机”深度融合,做到了“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为什么它具备这些功能特点?侯金龙指出,作为一体化智能系统,其有四大关键部分组成: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
智能交互是智能体的五官和四肢,让智能体可感知,能执行。智能交互的核心技术,是边云协同操作系统IEF。IEF可内置于各种合作伙伴的设备,让设备成为华为云的智能边缘,实现智能按需部署。
智能联接是智能体的“躯干”,通过5G、F5G、Wi-Fi 6等物理联接提供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和超自动化的网络,联接智能中枢和智能交互。
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它的核心是混合云底座和三大使能:应用使能、数据使能、AI使能。具体来说,华为云混合云方案同步公有云能力,可本地化部署,从资源混合到能力融合,匹配政企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用户视角一朵云。此外,在三大使能方面,华为云ROMA提供低代码、零代码开发能力,让应用开发更简单;华为云DAYU提供独创的逻辑数据湖,让数据物理上分布在不同部门,逻辑上可集中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全域共享,从而让数据应用更方便;华为云ModelArts让AI全生命周期的开发管理简单和自动化,ModelArts将专家的行业知识,沉淀在套件和行业工作流中,进而让让开发AI更简单。
智慧应用是智能体的价值呈现,通过与客户、伙伴协同创新,重构生活体验、优化生产流程、使能行业创新。例如,地铁公交一码通行,AI辅助新冠CT诊断,电网、矿山、港口等城市生命线的智能巡检等。
看得出,华为打造的智能体不是“城市大脑”、“数字大脑”等单一智能个体,而是有机的完整智能体。它是一个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并且是一个可进化的能力中心,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将从中获得新能力,挖掘新机会,创造无限可能,进而打造可进化的全场景智慧。
以智能体为核心,共建全场景智慧,改变千行百业
目前,华为已将智能体应用在诸多行业场景中,构建出最优的全场景智慧体验。
例如,深圳市和华为联合共建鹏城智能体,构建出全场景智慧城市的样板。在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约9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零跑动”,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通过建设全市 AI 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等智慧交通服务,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 10%,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智慧机场建设全面实现了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位居全球大型机场前列,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近40%等等。
面向未来,鹏城智能体将依托华为的“5机”协同技术,以“数据”为基础,建设“数基、数网、数纽、数脑、数体”系列工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实现城市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和全场景智慧,让深圳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
在华为内部,智能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侯金龙指出,AI已经进入了华为的所有11大主业务流程、200个场景应用,包括销售、研发、服务、供应等,发挥了巨大价值。
以智能体打造全流程智慧供应体系举例,华为业务遍布170个国家和地区,有190个中心仓,面临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为此,华为全面引入了AI能力,截止目前,订单履行周期下降了76%,每年节省70多亿成本。涉及的环节包括货量预估、装箱环节、报关环节、仓储管理和智能路径优化等,使得供应链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智能升级正在改变千行百业,除了华为自身实践外,智能体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丰富的场景应用。以钢的晶粒度品质评级为例,以前判定结果受人工主观影响大,在永锋钢铁,通过AI与工业机理融合,钢材智能评级结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评级效率是人工的数百倍。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据介绍,华为与伙伴一起已经在超过600个项目中进行智能体的落地和实践。
并且,在丰富的实践中,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行业知识、数据、经验汇聚到智能体,并经过持续训练和学习,反馈给行业。行业需求和智能体形成良性的价值循环,彼此促进,不断生长,将智慧带到每一个行业场景,最终形成行业全场景智慧。
此外,同样重要的是,智能体并非一个封闭的架构,其由华为提出,却是一个开放、业界共享的生态系统。在政企的智能升级过程中,繁荣的软件与服务生态、边缘计算生态,是智能体发展的关键,也将催生出巨大的产业机会。
未来5年,在高达1万亿美金的软件与服务全球空间和5000亿美金的边缘计算产业空间中,“我们希望与伙伴一起,繁荣生态,做大产业空间,助力行业智能升级,共赢智能升级带来的红利。”侯金龙强调说。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化变革中,华为云与计算业务也有了新的追求----“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全场景智慧”,而打造行业智能体将是实现这一追求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