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已有10年,如果要追溯智慧城市建设最初的内在动力,那么一定与“城市病”脱不开关系。面对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看病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小小的城市开始瞄向智慧城市这一破解良方。
事实上,在今天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病仍然是很多城市智慧建设的切入点,或者说这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被动选择。不过,在中国西北地区有这样一个城市,“有大城市的命,却没有大城市的病”,没有城市病的它依然选择重力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引起业界关注和喝彩。
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兰州新区,不同于大多数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以“外生”视角从解决城市病的角度出发。兰州新区一开始就将智慧同步注入到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或者说以“治未病”为出发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动选择,我们称之为兰州新区的内生智慧。
兰州新区内生智慧的先天条件和后发优势
兰州新区内生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有着先天的条件,它是201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在零星散落几个农业村镇的荒山丘陵地带,经过七年的建设,拔地而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城区。
所以,新城始建,兰州新区并没有走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因为,任何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都是“由内而外”易、“由外及里”难,也就是说一套系统一旦成型,再对其改造注定困难重重,况且是城市如此复杂的系统。兰州新区选择从一张白纸开始就将智慧写入其中,摒弃了若干年后的打补丁、贴膏药,而散发着由内而外的城市智慧魅力。
由于兰州新区的鲜明城市特点,除了先天条件,还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新区没有信息化历史负担,还没有形成数据割裂的孤岛,且组织扁平高效,有利于数据融合和平台整合,对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推进非常有利。
2017年,兰州新区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编制了《兰州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规划了22个项目。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双方紧密合作勾勒出了兰州新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

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兰州新区)峰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用“新架构、新体验、新模式”来总结华为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思考,并充分运用在兰州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当中。
以新架构举例,华为帮助构建了一个基于云的开放能力平台,整合基础通用能力和数据,成为孵化城市智慧应用的“黑土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让智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催化剂。这样的理念恰好形成与兰州新区城市特色的完美融合,从而将城市的内生智慧快速顺利构建起来。
城市内生智慧的建设路径
内生智慧是兰州新区选择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战略抉择,那么接下来如何规划实施路径就是摆在兰州新区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下一道难题。
内生智慧,从字面意思听起来也许很简单,但仅仅是从新城建设之初,建设一座数据中心将业务系统灌入其中吗?显然也不是那么简单。

在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总裁胡芳看来,“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智慧城市,既要高瞻远瞩,制定领先的战略目标,也要脚踏实地,通过与现实业务的匹配,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完善和提升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让每一阶段的建设都能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
最终,兰州新区制定了“统筹规划、集中共享、协同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在这其中,统筹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普遍难题,举例来说,在很多一二线城市中一直无法解决的智能公交路牌,在不少中小规模城市却很容易看到,这是技术问题吗?显然不是,是统筹协调出了问题。
在兰州新区,首先从政策制度上消除了这一障碍,于是统筹建设出了涵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网络、基础信息化平台及各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通过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强化了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具体从城市内生智慧的实施路径来说,总体上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打基础,当前已经完成政务云、政务外网、大数据平台、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项目,并正在深化应用;第二步将重点建设应急指挥、网格治理、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物流、智慧水利等业务,丰富智慧城市内容;第三步会推进大数据在更多行业的开放和深化,使智慧充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一个非常智能和高效便利的智慧之城。
内生智慧的基座
以较少的投入避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和断点,是体现内生智慧的另一个关键点。华为以“3+1+1+N”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要求,即以覆盖全城eLTE市政无线专网,承载了40+部门信息系统、连接起34个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和物联网3张网络为支撑;1个整合了新ICT能力的沃土数字平台为底座;1个整合了态势感知、决策分析、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城市运营中心为大脑,覆盖政务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的各行业智慧应用,最终实现城市的全面智慧化。

其中,华为沃土数字平台是支撑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内生智慧的基座。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强调,华为沃土数字平台有两个核心能力,一是统筹了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资源的建设,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时空信息云平台、视频和指挥调度等;二是提供了业务使能能力,一个城市不同的数据汇聚到一个数据湖里,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基于资源统筹和业务开发使能,兰州新区真正能够支撑各厅局委办“开出”百花齐放的业务应用。
也就是说华为沃土数字平台真正提供了供兰州新区智慧应用生长的“黑土地”,而不再是传统的对应用成型后的“一遍遍修剪、浇水或者打药”,况且两者实现的效果和所付出的成本也相差甚远。
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兰州新区即拥有了内生智慧自成长的能力。它已成为各类应用快速开发、快速集成、快速形成业务能力的核心支撑,而减少了传统上需寻找不同领域的ISV进行重复开发的工作和劳动力。
兰州新区的当下智慧
可以说,内生智慧为兰州新区的城市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当下看来,兰州新区已建成的城市运营中心(IOC)、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系统,已经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感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以智慧政务举例,兰州新区大力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等措施,将原来的项目审批时限和落地周期从60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实现了59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一号、一窗、一网”式办理,将服务效率提升了100%。
在智慧医疗方面,兰州新区实现了3个卫生院、54个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的上线,服务已覆盖约70%的新区人口,并通过智慧医疗使新区30万人口享受到远程医疗资源。
总之来说,通过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兰州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实现新城商气和人气的汇聚,这一点从过去8年来兰州新区实现GDP年均增长26.7%的数字可以得到验证。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给予兰州新区的回报,虽没有城市病,但已经得出兰州新区选择内生智慧的核心动力所在。
这对于同类处于建设期的新城而言,理论上都可以借鉴兰州新区的经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构建高品质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一个可复制的、可持续建设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由此形成!